上个月,《岳阳日报》刊登的三份特殊“检讨书”曾登上热搜。湘阴县、经开区、汨罗市分别就5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作出公开检讨。

作检讨的原因,是在5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月度考核排名中,三家单位在全市排名后三位。6月10日,三个县市区相关负责人被市委书记曹普华集中约谈。

“登报检讨”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这样的工作方式,确实少见。

 7月14日,岳阳6月环保考核排名出炉,排名后三的变成了君山区、华容县和南湖新区。

当天晚上,曹普华依次约谈了君山区区长陈淼、华容县副县长张华、南湖新区生环委办主任冯立,强调“环保整改不过夜”! 

曹普华约谈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排名靠后单位

约谈中,曹普华严肃地对三人表示,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既是分内之事,更是政治担当,如果任由环保责任“空档滑行”,迟早会出大问题。

他说,从6月份这3个县市区的情况来看,最根本的还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号召层面,优越感、自豪感大于紧迫感、责任感,环保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污染防治攻坚未形成合力。

曹普华讲话

从检讨“亮丑”,到“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体现的是岳阳市守护好一江碧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

“生态治理不能当‘好好先生’,否则破坏的是自然生态,影响的是政治生态。一定要敢打‘硬板子’,决不姑息迁就”。早在今年5月召开的岳阳市生环委2022年第一次全会上,曹普华就明确要求每个月要“排一次队”,即所有的县市区,每个月生态环境评估最后三名的都要由他亲自约谈。倒数第一名的县市区约谈县市区长,倒数第二名的约谈分管生态环境的副县市区长,倒数第三名的约谈市生态环境局县市区分局长。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是重要的红线底线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

今年以来,岳阳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了高频调度和督导,特别是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岸线码头、黑臭水体、化工围江、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示范区创建等工作,长江、洞庭湖水质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同时也要看到,岳阳作为重化工工业基地,环保工作底子薄、隐患多、压力大,工作中确确实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曹普华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抓生态环保工作,必须要勇于担当作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落实,要时时对标对表、时时高度警醒、时时抓好复盘,让人民群众“放得下心”,让组织“放得下心”。

要知责思为,变重视为重效真正重视起来、紧迫起来、行动起来,严格落实环保工作“三管三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扎实开展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不发生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影响恶劣的生态环境舆情事件。

要担责敢为,变痛心为用心严格对标对表,用正视问题的勇气、揭露问题的本事、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果断措施,抓紧排查整改,不等不停不看,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目标再拉高、标杆再抬高、标准再增高,把各项举措落实到周、细化到天,跑表计时、对表交账,真正做到奔着问题去,盯着难题解,向着实效攻,争取迎头赶上。

要尽责有为,变短板为样板约谈和检讨只是促进工作的手段,不是目的,要以这次约谈为起点,“谈”出奋进动力、“谈”出信心决心、“谈”出精彩表现,真正做到以争先创优的标准部署工作、以争先创优的姿态推进工作、以争先创优的结果评价工作,变短板为样板,变后进为先进,交出好答卷,考出好成绩。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漠视漠然,甚至麻木不仁。”在两次约谈中,曹普华言之切切,情之殷殷。

其实,刚开始对环保考核有人提出质疑:每个月都会排名,都有倒数三名,这样的约谈有什么作用?意义何在?

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正是这种排名、约谈、检讨的方法,促成了各级各部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工作态势。上个月排名后三的三家单位,这次全部实现了提档进位,尤其是湘阴县,排名从倒数第一一跃为正数第一,完成了一次“超级逆袭”。经开区和汨罗市也分别从排名第11、12位提升到第5和第9位。

除了后三名,其他地方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比如临湘市黄盖湖的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可以说,约谈的效果立竿见影,检讨不仅登在报纸上,更是落实到了整改行动中。
 
 (来源:岳阳发布, 2022-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