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是湖南“南大门”,是革命老区县、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重点县。南部乡镇的红炮产业链延伸的造纸产业,一度达到217家。一些不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呈现出脏、乱、差现象,2018年11月,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进行通报。
面对压力,宜章县委县政府、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宜章分局以“三线一单”为指引,下大决心抓整改、抓落实,对20家小造纸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87条落后纸机生产线全部淘汰整治,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改善、产业转型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双赢之路。
“红炮之乡”美誉背后的生态“差评”
宜章鞭炮生产有300年历史,是全国8个鞭炮重点生产县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有“中国红炮之乡”的美誉。以废纸为原料的鞭炮特色纸生产,是红炮生产行业主要原料供应链。
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兴起,红炮造纸小作坊21世纪初最高峰时达到217家,主要集中在长乐水河畔,成为宜章三大传统产业之一。
红红火火的红炮产业及造纸企业,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这些造纸厂由于设备技术落后,产能产效不高,环保设施较简陋,水污染、空气污染较大,周边群众反映强烈。
“这一传统产业,确实为贫穷的农村带来了经济创收、务工收入,为政府也带来了税费收入,之后的系列整改淘汰工作多少存在思想不统一、工作有担忧有顾虑、怕影响经济等问题……”一位宜章的退休领导干部回忆说。
整治前的造纸厂
2018年11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下沉郴州,对宜章造纸落后产能淘汰情况进行督察。“郴州宜章淘汰小造纸平时不作为,临时搞突击”“擅自放宽小造纸落后产能时限”等问题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通报。
通报给宜章县一记重重的鞭策。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痛定思痛、查摆问题根源: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整治态度不坚决、工作推动不迅速、沟通汇报不主动等。
同时,痛下决心、立行立改,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按照“应拆尽拆、整改到位”的思路,坚持积极稳步推进淘汰整治,对不符合产业机型的按照不见机械、不见原材料、不见生产、不见工作人员的“四不见”目标,全部淘汰拆除到位。
强化“三线一单”,整治全面“在线”
宜章县在“三线一单”编制过程中,根据红炮产业发展布局,细化生态环境管控分区,精准编制生态环境准入管控要求,以“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据统计,宜章全县造纸企业资产共投入约4.5亿元,有大股东200多个、小股东400多个、员工2000多人,涉及农民工工资结算、三角债清理、员工失业再就业等问题。同时,由于生产企业证照齐全,却要在有效期内关闭退出,企业老板对淘汰工作抵触情绪相当大。起初的工作难度、压力可想而知。
经过县委书记和县长多次调度,部门、乡镇多次宣传、谈判、做工作,共召集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座谈30余次,分别谈话沟通400余次,组织与造纸企业主有社会关系的30多名国家公职人员回乡做工作;实行县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包乡镇、乡镇领导包企业的工作机制,制定一企一策的淘汰拆除工作措施,及时解决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制定奖补标准和验收程序,县财政筹集专项淘汰补助资金4500万元,按最高222万元/厂的标准进行奖补,组织所有企业主到醴陵市、浏阳市以及江西省的万载县学习考察,企业主逐渐接受了退出或整合提升的政策要求。
在政府的引导下,造纸企业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主动调整企业发展思路,配合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拆除工作。2018年年底,全县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的787型、1092型纸机生产线和单条每年1万吨及以下制浆生产线,成功淘汰拆除。
整治后的造纸厂
目前,全县鞭炮企业从2018年的23家,经过转型提升,到2021年整合成5家,产值约10亿元。这三百年传承的红炮产业,基本度过了阵痛期,并逐年回升,安全、环保地发展壮大。
人与自然和谐,群众欣然“点赞”
近年来,宜章不断强化“三线一单”,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对群众、对历史、对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引导企业转思路、变观念,帮扶企业实施产业优化和转型,实现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双赢。
淘汰落后产能,区域环境明显改善。据统计,淘汰落后造纸生产线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62万吨、废气排放量69000万立万米,环境信访投诉大大减少,生态环境公众满意率得到提升。笆篱镇戴家村4组村民戴金伟说:“以前小造纸企业烟尘、污水好严重,现在水变清了、空气变好了,环境好多了。”2021年,国控考核断面乐水河新坪山桥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乐水河畔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整治后的绿水青山
积极培育商机,引导传统产业转型。从红炮产业中退出的几十个企业各显其能,转入各行各业,寻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不搞红炮纸厂了,转行做餐饮住宿,服务莽山旅游,既安心又稳定。”退出纸业行业的企业主们纷纷表示,闲置厂房转租别人做树脂瓦、竹制品加工等行业,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这里原来是红炮纸厂,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淘汰拆除生产线后,现在做竹制品加工和荣达生物质颗粒加工……”原宜章县盛业纸厂法人谭赞军介绍,该纸厂淘汰退出后,获财政奖补222万元。利用原有厂房转行,分别投资170余万、200余万元办起的新企业,有效带动了50人左右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如今的厂房内清新、整洁、有序,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文图/ 刘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