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努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现开设“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贵州各地在行动”专栏,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
天光云影、惊鸿一瞥的瞬间,树木、溪流、庄稼、兔子、人......“一花一世界”的生态文学,正在黔东南的土地上竞相绽放。
为厚植生态优势、深耕生态文化沃土,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建采风创作基地、办生态文学大赛、探绿色发展新路,积极传承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一堂课、一段路、一块牌、一场会”——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期间,黔东南州邀请贵州省社科院专家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主题讲座,组织省内外作家赴雷公山及民族村寨实地采风,调研探索生态优势转化路径,挂牌成立全省首个新时代生态文学采风创作基地,深耕传承弘扬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人文文化沃土;聚焦水资源、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举办生态文学创作交流座谈会,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提升,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献智献力,以新实践引导社会大众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10月至11月,黔东南州举办了首届苗岭生态文学征文大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收到北京、河北、江苏等各地作家投稿1175篇。评出《雷公山,苗岭桂冠上的宝石》《牛耕部落的有机之路》等反映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成效的获奖作品63篇。部分获奖作家在2023年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开幕当天参加颁奖并沉浸式体验优美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民族节庆文化,为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凝聚共识。
近年来,黔东南还依托从江加榜农耕智慧、岜沙“树葬文化”、锦屏文书生态文化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典范、生态优势,持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借势“村BA”“村超”作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窗口,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化内涵,积极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黔东南实践。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