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区域生态环境协商共治、协同共进、共保联治成果,不断提升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的聚合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根据《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盟2023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安排,10月16—21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了“美丽长三角 协奏新乐章”融媒体联合集中采访活动。
合肥市长丰县马郢村是美丽长三角绿色故事中的一篇,10月17日上午,长三角三省一市生态环境宣教部门工作人员,长三角三省一市媒体代表等共30余人来到长丰县马郢村,通过参观学习和集中采访深入了解马郢乡村生态振兴典型经验做法。
尊重自然收获五彩田园。马郢位于江淮分水岭,具有典型的丘陵梯田风光,四季皆有不同的作物,田园风光迤逦,展现了乡村自然原生态景观,被游客誉为五彩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在不毁坏原有林木的基础上施工建设,沥青路穿林而过,最大可能地进行生态保护,乡村修复。
利用杨树林林间空地修建的马郢小剧场
以梦为马构筑生态桥梁。“马郢计划”由“助学”“助村”“助农”三部分组成,旨在架设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通城市与乡村的连接障碍,让城市与乡村的资源得到有效互换,让城市的优势资源落地马郢,让城市的居民回归乡土,使乡村回归它应有的价值,让留守村庄的老人和孩子获得更多的陪伴和帮助,让马郢和马郢的村民能够在资源交换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马郢形成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研学、教育、电商、生态、文创体验多业态共融共生的产业生态圈,将一个原本贫困的乡村,转变为让村民安居乐业、让创客圆梦致富、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美好乡村,实现从“三无”景点到生态度假胜地的蝶变。
马郢村晚:秋天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绿色定位引领生态之路。马郢村的志愿者和城市创客们在改变和振兴乡村的同时,不忘为乡村留下一片蓝天、一带绿水,为乡村社区铺就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堆肥是垃圾变废为宝的自然实践模式,大量的厨余垃圾经过科学的堆肥处理后,可以变成绿色环保的肥料,反哺于土壤。在马郢情圆农场的“堆肥教学区”中,村民们获得的不仅是正确的堆肥和垃圾分类的观念,还可以很好地认识从堆肥到餐桌变废为宝的过程。马郢还以“生态体验教育”为切入点,以“绿色生态、体验学习、思维创新”为课程理念,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亲子游客群,结合马郢的本地旅游资源、挖掘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设计开发系列生态研学和生态环保体验产品,为青少年提供课外生态研学好去处。
开展各类生态环保科普活动,通过农耕体验、堆肥实验、旧物改造践行零废弃生态环保理念
当下,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渐渐融入乡村生活。就在今年6月25日,马郢举办了第二届乡村音乐会和低碳趣玩市集,将艺术和环保理念注入乡村,让村民和游客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通过枯“木”逢春、“布”可思议、超凡脱“塑”、点“石”成金将废品再利用、再创造。马郢作为新农村在注入大量潮流元素之后,依旧保留了乡村的“原汁原味”。
生动的“两山”实践,让长丰马郢因生态而美、产业因生态而强、群众因生态而富,高品质的“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化为高价值的“金山银山”。2014年至2022年,马郢村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提升到2300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2000元提升到30000元。2022年,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0万元。马郢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旅志愿服务一等奖、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省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文:合肥市长丰县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