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慢自旋、侧拉悬停、水平画八字……7月21日,在登封市特种无人机研训嵩山基地,来自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的49名无人机学员正在熟练操作着多旋翼无人机。两天后,他们将作为河南省首批“环保空军”参加无人机驾驶考试,合格通过后,将持证上岗。
现场:烈日当空,队员争学“飞手”本领
21日上午9时许,烈日直晒。在登封市特种无人机研训嵩山基地,共有7组学员跟着教练学习无人机驾驶本领,他们是来自河南各省辖市生态环境系统的执法人员。
“早上7点起床,8点来到基地,白天全部时间在基地培训,天热、下雨也不耽误,渴了就喝口水,每天练到晚上七八点,夜里恶补理论知识,有空就模拟理论考试,很多女队员都晒黑啦。”在培训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洛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张方方说道。
焦作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孙华峰从事环境执法工作已十多年,这次培训让他对执法方式有了新认识。“和过去人工执法相比,无人机执法让我们的‘眼睛’更尖、‘鼻子’更灵、‘脚步’更快,执法的范围和效率实现了飞跃。尽快学好驾驶无人机,利用无人机执法对我们来说,既是能力提升的机遇,又是攻坚克难的挑战。”孙华峰说。
据了解,这是河南生态环境执法系统首次规模化、系统化集中组织无人机培训,在国内也属首例。本批次培训6月30日正式开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操演练培训。理论培训包含对无人机飞行器的组成、安全飞行保障基本常用功能、无人机管控系统及防御系统等知识的讲解。实操演练培训包含无人机拆解、维护、飞行前准备、航线选择、定位寻找目标摄像、起飞、降落与悬停训练等内容。
效果:无人机参与,执法将更科学、精准
培训尾声时,学员们会参加由民航局组织的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理论和飞行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取得由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颁发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办公室主任许喆介绍,以前执法中,由于执法队员没有无人机驾驶执照,当使用复合翼和多旋翼无人机开展执法工作时,只能由第三方公司配合完成。此次统一培训考试后,工作人员就可以持证上岗独立完成飞行。
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副局长曹建广介绍,执法无人机可以搭载多种监测设备。大气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体采样设备能够抵达急流险滩完成取样,红外传感器能够精准判断企业夜间生产……去年,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已为全系统配发21台复合翼无人机和68台多旋翼无人机,在全省开展生态环境“空中执法”。
“无人机执法是持续优化执法方式、科学执法、科技治污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无打扰执法、非现场监管的新要求。”曹建广说,队伍组建后,还要进一步完善无人机指挥中心及平台建设,实现对河南省无人机群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数据分析,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效能。
(来源: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