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境要闻
中央督察
地方快讯
专项行动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黄河大排查
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案例
双碳1+N政策宣传专栏
长江这十年
美丽中国与环境法治共建活动
舆情信息
曝光台
群众举报
领军企业
关于我们
杂志社动态
订阅订购
人员查询
通知公告
中环监在线
www.hjjczz.com.cn
《中国环境监察》杂志官方网站
碳达峰大事记
您的位置:
首页 >>
双碳1+N >>
碳达峰大事记
2023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碳听风云——一起逛一场高质量的展会(1)
2023-10-21
2023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碳听风云——一起逛一场高质量的展会(2)
2023-10-21
2023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碳听风云——一起逛一场高质量的展会(3)
2023-10-21
落实澜湄多边合作共识助力亚洲脱贫攻坚
国际活动再落金堂丘陵山地轻简农业生产装备作业技术国际培训会在成都金堂隆重举行
2023-10-01
国内首个碳减排领域人才培训管理与评价规范标准发布
2023-02-14
湖南益阳:扎实推进“双碳”工作 擦亮“益山益水·益美益阳”城市名片
2022-09-28
聚焦!多地密集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
·主要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为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22-09-13
亮点纷呈 硕果累累 ——2022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2022-09-10
多家银行试水个人碳账户 丰富金融服务场景
“今天攒了50点绿色能量。”北京上班族李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他今天骑了青桔单车、坐了地铁、走了一小段路,都被纳入了低碳出行行为,让他在平安银行的“低碳家园”中积累了一些绿色能量。
2022-09-09
机器人也要交保险:记优艾智合低碳制造投保第一单
国家“智能制造”和“双碳”战略背景下,移动机器人推动传统制造业、物流业、新能源、电力等众多行业实现低碳减排转型发展,构成智能工厂物流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度国内工业移动机器人销量7200台,销售额达到126亿元。
2022-09-08
碳资产信托上线了!山东高速集团拉开低碳金融帷幕
近日,山高控股集团旗下山高环能(000803.SZ)与山东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碳中和-碳资产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线,两期共2亿元信托额度实现“秒光”,体现出市场对这一创新型碳资产绿色信托产品的高度认可。这也是国内首单经绿色认证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碳资产收益权绿色信托。
2022-09-08
人工智能支撑“碳中和” ,绿色办公园区降碳200余吨
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网上海电科院亮相国家电网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厅的“基于区块链的源网荷储互动平台”平台引人关注。这个平台,已实际应用于办公园区,使办公园区获得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年度“碳中和”证书。
2022-09-08
万里长江上的“棉船零碳岛”
日前,“万里长江第一零碳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棉船岛轮渡渡口举行,标志着借助基地开展巡回审判、生态修复、法治宣传等各项活动的开端,也为万里长江上的“棉船零碳岛”注入了司法内涵。
2022-09-08
荷兰人为了降碳呼吁不吃肉
荷兰的哈勒姆市将从2024年开始在全球率先禁止在公共场所打肉食广告,目的是减少源自肉食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样被禁止的还有假日航空旅行、化石燃料和燃油汽车的广告。
2022-09-08
火星造氧:美国航天局试验解决地球碳排放问题?
据央视报道,8月3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车“毅力”号上安装的一种装置, 利用电和化学方法,成功将火星中稀薄、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转化为氧气。
2022-09-07
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技术途径
墨子跟大家谈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意义和我国实现的阶段目标。这一期我们来谈一下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二氧化碳的产生来自于能源的消耗,要了解如何减碳,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能源消耗的情况。
2022-09-07
证监会:我国积极探索推出碳排放等新型期货产品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昨天(6日)举行的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表示,我国将积极探索推出碳排放、物流、指数等新型期货产品。
2022-09-07
马克龙:法德可互相提供天然气及电力以应对能源危机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为应对能源危机,法国可以向将德国输送天然气,而德国可以向其提供电力。
2022-09-06
专家“把脉”碳中和:防止运动式减碳,不能急于求成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然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命题。”8月27日,在第二届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说道。
2022-09-03
碳是怎么来的?一起了解碳循环
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2022-09-02
1
2
微信
头条
微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传真:010-67112734 杂志投稿信箱: zghjjczz@126.com
网站
投稿信箱: zgzhjzx@126.com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 号
关于中环监在线
招聘信息
广告服务
合作加盟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人民网
新华网
京ICP备14057358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063号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