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N33°58′15.81″,东经E119°23′52.86″,上升高度60米,返航点已刷新,开始执行任务!”

9时28分,在大唐江苏新能源公司所属淮安光伏厂区内,一架无人机盘旋上升,按照设定巡检规划航线,利用机身搭载云台相机,对光伏设备区域进行自主巡检。

30分钟时间,无人机便完成了19个屋顶5万平方米的光伏设备巡检。

巡检人员在操作无人机

克服劣势 创新突破

“必须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运维模式落地!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要加快学习的步伐,用高科技手段、高科技思维克服人工巡检的短板。”这是大唐江苏新能源人的共识,推动运维模式革新势在必行。

自2020年开始,公司调研行业先进、总结工作经验,引进无人机用于前期项目勘测、基建项目建设、风机设备高空巡检工作,如何准确高效的让无人机真正与日常巡检、检修有机融合成为公司一直不断探索的创新课题。

今年开始,公司推行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推出以机巡为主、人巡为辅,无人机智能化巡检和传统人工精细化巡检相结合的新型巡检方式,有效的将机巡和人巡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无人机风电巡检捕捉画面

无人机智能巡检具有故障识别、定位准确率高的优点,且数据实时保存,能够高准确度识别各类故障特征并定位至组件和支路级别,即使是光伏板上指甲盖大小的热斑也逃脱不了无人机的“火眼金睛”。

同时针对升压变、逆变器、汇流箱内部等无人机无法巡检区域,巡检人员对症下药,人机分工,采用传统人工精细化巡检方式,根据标准巡检卡对设备内部逐项排查,实现“1+1>2”的效果,让设备缺陷无处遁形。

提升效率 保障安全

“要把无人机真的用好、用实,就是要用高科技手段去人眼看不到的地方、去人手够不到的地方、去人体感知不到的地方。”

公司所辖屋顶光伏场站6个,屋顶面积合计35.73万平方米,涉及房屋建筑108栋。农光互补灌云光伏项目占地743亩,光伏组件距离地面4米。所辖风电场站4个,风电机组100台。

无人机光伏巡检捕捉画面

传统人工巡检受制于环境地形,存在巡检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故障定位困难、数据不便保存等诸多困难,一座2MW的光伏场站往往需要两名巡检人员花费至少两天时间且巡检效率低。以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对于高处的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无法进行详细、准确的巡检。

而无人机轻便可靠,调度灵活,使用不受地形环境限制,具备复杂恶劣环境下高精度自动驾驶巡视功能,保障了巡检人员的安全,一台无人机搭配两名飞手单日可巡检20MW容量的光伏设备,工作效率相当于传统人工巡检的20倍以上!有了无人机就可以对人工无法巡检到的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进行精细化巡检,对设备状态做到了如指掌,洞若观火。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无人机巡航92公里,累计巡航时32小时,这种高效率高质量的科技化巡检至少节约了人工巡检210小时的时间成本。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加安全,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巡检效率,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

智能分析 缺陷管控

“本次无人机巡检重点巡查叶片主梁区域、前后缘黏接区域、叶片吊点区域、叶尖接闪器黏接区域以及叶片表面是否有腐蚀、破损、开裂等细微隐患。”2021年开始公司开始探索风机叶片无人机巡检模式。

随着大唐集团公司对风机运行管理要求的提高,对风机各部件日常巡检的各方面要求也随之提高,无人机巡检有效发挥了智能分析的优势,将巡检过程中风机表面各部位拍照留存,以便及时发现风机表面的裂纹、腐蚀等缺陷。

巡检人员在针对无人机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精细化巡检

“我们设置了全新的模式,只要在完成线路飞行任务后,巡检人员将数据导入服务器,系统就可以根据大数据自动分析判断故障,并将故障信息生成巡检报告。”公司“小青新创新工作室”传了喜人的消息,这个创新小组连续跟踪分析了无人机光伏巡检数据,并“因地制宜”地设置了最新的巡检模式。

在这个基础上,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拥有“基础搭建—航线规划—数据采集—故障识别—生成报告—智能预警”整套完善流程,同时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建立智能预警算法和诊断模型,提前发现潜在的设备缺陷隐患,提早消除缺陷,提高消缺及时率,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设备可靠性,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文/唐笑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