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9月的青海,已是一片萧瑟。14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吉尔孟乡日芒村的木里江仓一号井,却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时而眺望远方,时而俯身触摸、拔掉几根草种端详起来。
“太棒了,现场出苗株数、覆盖度及株高等关键指标均优于验收标准,草种长势喜人,围栏封育符合验收标准。”他们中的一些人发出赞叹,而另一些人却努力抑制住眼里激动的泪水。他们知道,还没有到最后的时刻。
15日,青海省林草局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这里正在召开江仓一号井项目评审会议。当专家组宣布“江仓一号井资料系统齐全、规范翔实,现场抽查符合标准要求,同意验收通过”时,作为项目总承揽方的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煤科”)在场的所有员工兴奋地跳了起来,互相握手、拥抱。
“太不容易了!将近400个日日夜夜,大家努力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克服种种困难,从设计方案到现场漫山遍野的绿色,我们打造出高原高寒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样板工程。”木里江仓一号井项目常务副总指挥、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凤明激动地说。
至此,该项目总体已通过青海省省级验收。中国煤科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一张优秀答卷
守好生态屏障 无愧时代重托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支流大通河的发源地,青海木里矿区是祁连山区域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将时间拨回到2020年8月,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被媒体曝光。由于煤炭资源非法开采,剥离物料随意堆放,造成高山草甸、冻土层和湿地破坏,原有水系更改、生态破坏严重,滑坡等地质灾害突显。木里江仓一号井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迫在眉睫!
做好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动,对于守好筑牢祁连山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煤科牢记央企使命,8月13日,第一时间组建以集团公司领导、院士为成员的专家团队前往木里矿区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8月17日,从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抽调2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高水平团队,对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开展治理工程方案编制与设计等工作;高寒缺氧,白天跑现场开展工程测绘、晚上开会讨论设计方案,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不畏困难,通力协作。
“渣山削坡整形、采坑回填缓坡、岩壁修整、土壤筛分及改良、30cm土层覆盖、草籽混播”……
9月5日开始,中国煤科组织共计400余人,300余台设备,日夜兼程、先后赶赴施工现场,全力展开施工作业。
……
时间来到2021年9月,就发生了文章开始那感人的一幕。那隐藏的泪水是在诉说这近400天的艰辛与不易,更是对自己作为中国煤科人的自豪与肯定。
中国煤科不忘初心,以优秀的治理效果和履职担当、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向青海人民、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一种新型方案
治理开发一体化 打造行业标杆
“煤炭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但随着煤炭的开采,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成为一些地方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难题。在山东济宁,采煤塌陷区面积占到整个山东省采煤塌陷区面积的一半以上。这些塌陷地带来了哪些问题,又如何来治理,下面请看报道……”
2020年11月5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以“山东济宁:地上地下综合治理破解塌陷土地利用难题”为题,报道了全国首例条带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利用项目。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工生态”)(天地科技生态事业部)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发挥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全产业链优势,担当央企责任,倾力打造的“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方案”。
该项目不仅创新采用多种均属国内首次使用的“黑科技”以及先进的项目管理系统,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治理与利用,全面消除了条带采煤沉陷区的各种危害;更通过采用“技术研究+资本投入”的运作方式有效缓解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用地匮乏和资金紧张的局面,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政府合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融合“平台+运营+技术”三要素,开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土地开发一体化的“任城模式”。
根据初步规划,项目共分三期进行。沉陷区治理后,新增用地2560亩左右,新建住宅370万平方米,总居住用户2.8万户,9.1万人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既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又促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无论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取得显著的效果,真正做到以科技创新实现“变废为宝”,对全国矿产开采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济宁任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创新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科学创新“两山论”转化的行动实践,是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是破解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探索。
一支向上力量
引领科技进步 创造绿色未来
建成国内首例大型煤焦化项目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贵州黔桂130万吨/年煤焦化扩建工程);建成国内首例超临界燃煤电厂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黄陵店头电厂),解决了亚洲最大超高冷却塔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建成国内首例中型水库坝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红石峁),解决了坝基稳定及渗透破坏问题;建成国内首例高速公路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太原—旧关高速),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率先开展地表移动规律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岩移观测站和网状观测站;国内首创抗变形建筑技术,在采动(空)区上进行大规模房屋建筑以及大型工业设备及厂房抗采动变形的研究与设计……
2018年10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投资组建的科工生态(天地科技生态事业部)致力于采煤沉陷区治理、生态修复和开发,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具体措施;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山西和江苏等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指示批示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城市双修”)工作的重要举措。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一项项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强大人才与科技的支撑。
科工生态(天地科技生态事业部)打造了沉陷区土地复垦技术与“三下”采煤技术两支国内一流的技术团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三下”采煤技术体系与采煤沉陷区农林复垦、生态修复、建筑复垦技术体系。
拥有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危险性评估、勘查、设计、施工4项甲级资质,工程设计煤炭行业专业甲级资质、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工程咨询资信甲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等在内的63项煤炭相关行业专业资质。
攻克采煤沉陷区土地农业功能、建筑功能和生态功能构建等技术堆题,多项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56项,其中发用专利13项,取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200余项,制修订相关标准30余项。
编著出版《建筑物下采煤》《水体下采煤》《铁路下采煤》《井筒与工业广场煤柱开采》《综采放顶煤地表沉陷规律研究及应用》《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技术》《陀螺经纬仪基本原理、结构与定向》等专著9部。
……
前沿的科技成果、强大的人才支撑、雄厚的专业资质、完善的规章制度让“年轻的”科工生态迅速成长,打造精品项目,引领行业发展,创造社会价值。
一份纯粹初心
建设美丽中国 人民安居乐业
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
科工生态从哪里来?
成立科工生态,初心就是坚守公益型央企定位,肩负服务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生态发展和矿区人民安居政治担当,带动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利用和开发,助力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更好服务矿区政府和人民。
科工生态将往哪里去?
“我们要锐意进取、勇于争先,坚定不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深入推进“1245”总体发展思路,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在中国煤科党委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全体党员坚定信心,誓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
科工生态党总支组织党员走进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召开党员大会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健全党组织,筑牢支撑力量;组织收看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谈体会、悟思想,激发昂扬斗志……
求实、创新、奋斗、超越!
全国首例采空区水平定向多分支钻进注浆加固项目全面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青海省木里煤田江仓一号井生态治理项目顺利通过青海省省级验收;中煤科工循环产业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
短短半年来,科工生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澎湃动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科工生态将紧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煤炭科技综合优势,做大做强做优生态修复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和成功商业模式,为我国矿业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