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即资源。优质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公共产品,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先进党员的先锋作用。建设生态文明,落实是关键。由顶层设计的宏观方针到落实落地的步步为营,基层践行在这场绿色发展之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守顶层设计之正 创基层监理之新

“一张蓝图绘到底”,守顶层设计之正。2022年3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2022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要点》指出,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将于今年搭建无人机执法管理平台,以适应实施无打扰执法、规范执法、精准执法及科学执法的时代要求。对于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郑分局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来说,“精准执法” “科学执法”和“依法执法”一直是指导原则和努力方向。当前,要以科技手段助力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有效利用无人机辅助执法,提高科技治污水平,守护蓝天碧水。

“摸着石头过河”,创基层监理之新。近年来,新郑市污染防治攻坚稳步推进,环境质量日益向好,但现实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难点,环境保护形势特别是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还高发频发,表现形式更为隐蔽。传统执法、监管方式存在人巡效率慢、隐蔽性差、定位难、安全风险大、灵活性差、全面性不足等缺点。生态环境执法涉及的区域地理条件和状况各有不同,利用无人机执法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交通不便、地形不明、环境情况复杂等不利因素,使用科技手段精准发现违法问题。

锤炼环保尖兵 提升执法效能

为进一步加强新郑分局及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以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推动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装备智能化,充分发挥无人机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的作用,新郑分局率先建设了一套大气污染监控溯源系统,加入了无人机走航监测手段,新建空气质量网格化监管,对污染事件进行精准溯源,从宏观和细节方面加快形成地空一体化监测能力,全面支撑生态保护监管。新郑分局组建了无人机编队,骨干力量于6月1至17日赴上街区郑州通航试验区的河南沃达航空无人机培训中心,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的无人机培训。

3 1 教室2-OK

新郑分局局长陶永伟强调,无人机编队执法人员要将无人机操作学懂、学精,勤于练习、熟练操作,为精准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提供技能保障。此次培训主要从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两方面开展,理论方面重点围绕无人机飞行器的结构、功能与安全飞行等方面进行讲解;实操技能培训包括现场演示、试飞、指定路径飞行等。通过培训,无人机编队执法人员对无人机的配置功能、组装步骤、飞行操作、维护保养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有了较深的了解,掌握了无人机起飞、航线选择、悬停、降落及定位目标拍摄技巧等基本技能,为利用无人机执法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2 器材-OK

作为“河南省生态环境无人机执法管理平台”的一部分,新郑分局无人机编队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基层一线环境问题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能、降低了工作成本。实施无人机辅助巡查并调查取证,将有效解决现场执法中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对环境违法行为可以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将为执法人员插上“飞行翼”、装上“千里眼”,将大幅提升案件办理实效,为精细化管理、科学化治污奠定了扎实基础。

科技赋能 智慧环保

用智慧环保攻克信息孤岛。新郑分局用随时随地监管、观测、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实现环境信息数据的可视与互联互通,以更加精细和灵活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

智慧环保开辟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以定性或定量的数据,描述环境质量。为推进环境监测数据融合共享,实现全面信息化、不断提升监测预报预警和保障水平,新郑分局将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地空一体、信息共享、上下协同的环境监测网络。

3 实操训练-OK

全面启用无人机环境执法,促进生态环境执法效率。无人机具有高空巡航、大范围拍摄的特性,且可以低空飞行,能对现场精准拍摄,立体查看事故现场、污染物排放趋势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在无人机高空镜头下,重点排污企业排放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从平面巡查到立体巡查的突破,同时能将现场画面实时传回环境监察指挥中心,环境执法人员可以更加及时地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使生态环境监察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依托移动执法App,有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新郑分局根据上级要求,及时调度分局执法App数据上传情况,督导现场执法检查时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终端,提高数据报送的数量和质量。

可全时段、全天候工作。无人机搭载的可见光、红外双光吊舱,拥有夜间红外热源探测能力,夜间和不利气象条件下均可进行执法。面对全市范围内繁重的监察任务,新郑分局利用无人机作为移动执法终端,不断加大监管、巡查力度,织就一张“天网”,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取证能力强、取证质量高。无人机执法不受空间与地形条件的制约,可以不受干扰地取得第一手信息,了解相关企业的真实情况。无人机航拍遥感具有时效性强、机动性好、巡查范围广等优点,可为环境执法提供及时、准确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无人机进行巡查与航拍执法,可以及时发现偷排偷放等环境污染问题,便于找到污染源头,拿到有力实况图像资料等环保违法证据。

一机多用,降低成本。无人机可根据生态环境监督作业需求,搭载气体检测仪、工业级多光谱相机等多种任务载荷平台,进行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为空气质量巡检、水环境分析、地表植被监测、生态环保执法与应急等领域提供可靠的监察手段。

顶层设计确立工作机制 党建引领抓好队伍建设

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行者远。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顶层设计和基层突破的辩证统一是“取胜之匙”。只要将顶层设计作为基层突破的前提,将基层突破作为顶层设计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理工作就能行稳致远、充满活力。新郑分局深入贯彻省厅市局的指导精神,深入开展组织基层环保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执法能力、日常监管培训教育,提升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执法水平。

4 领导

新郑分局率先建立了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鲜明导向,持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压紧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积极参与“河南省生态环境无人机执法管理平台”的终端建设,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开辟智能环保新路径,通过无人机执法编队延伸了环境监管网络,弥补了基层环境监管盲区,有效地落实了基层的生态环境主体责任。

做好“千里眼”的生态守护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新郑分局在执法能力上下功夫,提升环境执法水平。科技改变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监理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技术的运用。伴随监测技术手段的革新,无人机新技术加入环境监测,监测范围愈发广泛、数据分类更趋细致。新郑分局以此推进监控数据应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精细监管、精准执法、科学决策,一如既往地守住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深入推进强化监督,不断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新郑提供坚实的保障。

当前新郑生态环境执法仍处于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一些领域的突出问题还亟待解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转变,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新郑分局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新的起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的台阶。

新郑分局将利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环保管理信息体系,自觉做守护青山绿水的环保执法“尖兵”,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奋力绘就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新郑画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王战勇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