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月3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分公司代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党委书记韩峰就这一问题提交了相关建议,他建议,加快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进口替代产品产业链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韩峰指出,在硫黄领域,齐鲁石化是全国最大的高硫高酸原油加工基地,合作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净化技术,实现了元坝气田脱硫和硫回收装置的国产化,使中国的硫回收技术达到国际最高水准;在茂金属聚乙烯领域,齐鲁石化自主研发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及建筑材料领域,突破了国外进口技术封锁,成功顶替依赖进口的同类高端产品;在氢化丁腈橡胶领域,齐鲁石化新建投产了5000吨/年氢化丁腈装置,产品主要应用于生产满足深海、深空、深地等应用领域的高端橡胶基体材料,应用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韩峰表示,国际垄断企业在下游领域深耕多年,建立了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关系,为下游企业调整既有工艺去适应国产新原料设置了重重障碍。以氢化丁腈橡胶为例,该产品主要终端为汽车制造、油田开采、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等领域。德系、日系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由于合同规定或产品的硬性质量要求,只能使用德国朗盛、日本瑞翁的氢化丁腈橡胶产品,国产氢化丁腈橡胶产品难以进入。

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韩峰建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顶替进口产品产业链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核心技术顶替进口和广泛应用、高端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顶替进口产品投资成本高的问题,国家层面利用政府“有形的手”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顶替进口产品生产科研开发、装置审批、建设和产品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和税收优惠等多方面支持。二是进一步带动市场主体作用。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顶替进口产品市场开发难的问题,国家层面统筹产、销、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工作,通过出台政策激励国有企业和政府采购,深挖庞大国内市场需求优势,打破国际垄断企业在行业上下游的壁垒,通过广泛的市场化应用,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加快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和顶替进口产品的不断升级。三是进一步展现企业主人翁作用。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顶替进口产品短期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国家层面组织建立健全相关领域的分层级应用的行业标准,提升国产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惠企政策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与持续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生命力。


文:韩峰 全国人大代表韩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分公司代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