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的太河镇,立足本地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样板。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太河镇辖区内生物种类丰富,拥有高等植物1200多种,低等植物24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1.8%,在鲁中地区首屈一指,镇内有国家重点植物一、二级保护植物7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5种,各种古树1万余株,森林植物资源140种,野生食用菌12种,野生蔬菜20余种,中草药160余种。此外,还有流苏、旱莲木、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等自然珍稀树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绿豆等十几种。

生态旅游势头良好。太河镇初步形成了以山、水、民俗为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游、农家乐、户外写生摄影等多种形式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培育起了以潭溪山、齐山、马鞍山、云明山、梦泉、涌泉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包括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每年吸引着游客50余万人次。

生态农业不断壮大。太河镇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种植端士梨、永莲蜜桃、樱桃、猕猴桃、火龙果、蓝莓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大力发展观光采摘、苗木培育、农耕体验等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涌现出“淄博池梨”、“太河大樱桃”、“永莲蜜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带动了农业种植结构深入调整,又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样板

太河镇依托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按照“写生、影视、研学、旅游、度假、康养”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样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富双赢”的发展道路。峨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涵盖西石村、柏树村等14个村,其中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省级传统村落6个。14个村成线状依次坐落在淄中路沿线,错位分布在夹桑河两侧,地缘相近、产业相聚、文化相通,具备了串点连线成片的集聚效应,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太河镇山区落地。

下一步,太河镇将坚定不移地打好“山水牌”、念好“农字经”、算好“文化账”、办好“民心事”、吃好“绿色饭”,努力将“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势带动生态旅游,依托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产业的特色“两山”转化路子。


文:孙青峰 翟纯香  山东省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淄川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