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检验自然生态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的重要一环。山东省淄博市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

淄博市生物多样性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生物615科、375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淄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落实意见》,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围绕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建设了鲁山-文昌湖区域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与高青天鹅湖湿地慢城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对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类群进行系统性的监测。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全覆盖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开展了“绿盾行动”“清风行动”“网剑行动”“网盾行动”等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

淄博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明强县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市湿地总面积20.37万亩,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和坡耕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工程,提高林草覆盖率,改善局部生态环境,进而利于生物繁殖生长。其中采用“治保用”策略,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对马踏湖实施全领域治理、全流域修复,有效恢复了马踏湖的生态环境,马踏湖湿地公园面积10.2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102科256种,一级保护动物“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丹顶鹤重返湖区。

2023年度,淄博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国控站点)首次实现全省排名“退末位”,多项指标改善率位居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省第2,始终位列第一方阵。生态质量指数(EQI)由“三类”上升为“二类”。


文:胡英新 刘杰 山东省淄博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