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首批试点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单位,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坚持目标上注重增速提质、部署上注重市县联动、方法上注重借力统筹,全面统筹生态环境执法垂管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体制优化“谋实策”、执法人员回流“求实效”、执法装备配置“办实事”、执法形象提升“出实招”,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一、聚焦基层基础,全面推动执法力量汇集。一是执法体制有效优化探索镇街环境执法人员下沉“嘉兴模式”,按照“本级+中心分队”,推动各县(市、区)执法人员日常管理、年度考核、薪资待遇重新回归分局保障,将原先50支下沉镇(街道)分队调整为27支,推动基层执法队伍聚焦主责主业。二是队伍规模有效扩容。积极争取人员增编,垂改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增加编制77个,执法人员占比一半以上。积极推动在编不在岗执法人员回流,全市在岗执法人员从规范化建设前的187人增加至225人,人员在岗率从68%提升至81.8%,县镇两级执法人员下沉力量占比均超要求。三是队伍风气有效提振。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三张清单”,开展利益冲突事项专项梳理,向企业发放600余张廉政监督卡,倒逼执法人员廉洁、务实、高效,并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及时掌握群众对环境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典型代表选树,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多名一线执法人员获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间生态治理工作记功奖励。                                                     嘉兴市生态环境执法与应急工作会议合照

二、聚焦务实管用,全面推动执法能力提升。一方面,在硬件配置上持续发力。全面配齐执法装备,投入资金1479.1万元,通过购置、租赁、采购服务等多种形式,新增执法车辆、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等主要环境执法装备656件,环境违法线索发现能力显著提高。全面统一标志标识,投入资金387.8万元,实现全市执法人员统一持证、统一着装,执法车辆统一标识、统一编号,执法机构统一标准、统一标志,执法队伍形象全面跃升。                                                               执法机构统一标准、统一标志

另一方面,在软件能力上稳步提升。加强业务培训,全省率先开展行政执法能力测试,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我最拿手的一课”“我的案例我来讲”暨执法练兵夜学夜查活动,建立全市培训师资库、课件库、案例库。强化实战练兵,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市级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推动实战练兵基地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荣获2022年度省级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集体二等奖”,连续四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紧盯案卷质量,创新设立环境违法案件四级审查制度,通过办案人员自查、案审员审查、市执法队复查、全市交叉评查,推动全流程质控。                                                              执法人员参加无人机执法应用科目考核

三、聚焦改革赋能,全面推动执法效能升级。一是加强联防联控。促进市域内联合,制订嘉兴市全域实施跨界执法一体化行动方案,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7起;推动跨区域联动,创新实施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应急联动等机制,成立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建立执法人员清单和检查对象清单“两张清单”,聚焦邻避问题、跨区域信访投诉等重点,常态化开展跨界联合执法,督促整改环境问题55个。二是深化智慧监管。全省首家完成自动监控领域地方立法。加强非现场监管能力建设,全市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站点943个、列全省第二,2285家企业纳入工况用电监控;2022年,通过非现场监管方式查处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案件14起、列全省第一,被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评为“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表现突出集体”。三是精准助企纾困。出台生态环境助企纾困解难20条举措,实施正面清单制度,将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修订扩容到24项,2022年对56家企业合计免除罚款1137.98万元,对150起无主观故意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案件采用底线处罚、合计减少罚款785.72万元,全面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服务经济稳进提质。


文: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