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八观》,“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意为犁地除草,常用来比喻辛勤劳动。说起耕田犁地,人们往往首先会联想到牛。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凤凰县就有着这样一个与“牛”字关联的“耕耘”之村--牯牛村。该村现有农户280户,人口978人,由长梁、牯牛坪、秤砣岩、江挟垅四个自然寨组成,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茶、猕猴桃、蚕桑为主要产业。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一代又一代的牯牛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如《“牛年”话“牯牛”》一文中描述的一样,辛勤播撒的种子如今开花结果。
牯牛村是湘西州生态环境局、湖南省湘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乡村振兴联系村,已于2017年脱贫。湘西州生态环境局和湖南省湘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带动村民,围绕“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对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做到应纳尽纳、结对帮扶,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目前,该村新开和原有产业面积达到11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去年增长175%。
牯牛村村口“耕耘”景观石
牯牛村壁画
进村路上,“牯牛村”三个字格外醒目;入寨岔道,“耕耘”二字也遒劲有力。“牯牛”“耕耘”两块景观石遥相呼应,外出归来的村民、放假回家的学生、来来往往的游客时不时驻足停留……
对于“耕耘”二字,村民从开始时的关注,到热议,最后是认可。村民说,“耕耘”是立鸿鹄志,是牛劲的展现,是“不待扬鞭自奋蹄”,警示着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三五结群散步乡间,孩子们嬉戏打闹,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
这份快乐的背后,是牯牛人默默耕耘的执着与坚守。
如今,牯牛村虽然牛不见了,替代它的是轻便的现代化机械,但牛气一直都在。牯牛村正绘制新的蓝图:人人都在奋斗耕耘,户户都成最美农家。
(文图 /唐金芳 邹谋生 唐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