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孝感市秸秆露天焚烧监测火点数1300个,排全省首位;今年1至3月,孝感市火点数872个,再次排湖北省首位。面对严峻局面,孝感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高位推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低茬收割监管,推进“五化”综合利用,严格考评通报提醒,标本兼治、用禁并举,二季度全市有火点数52个,三季度有火点数3个,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聚焦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上的“全链条”统筹
(一)举“制度引领”之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签批意见要求5次、作出强调安排12次,组织召开安排部署会、现场推进会6次;市政府印发了“1+2+4+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文件体系,成立了高规格的指挥部,分别设立了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两个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组成的4个市级工作督导组,制定了一个职责清单、两个实施方案和两个考核办法,确保统筹谋划、综合施策、责任压实、考核奖惩“四到位”。
(二)举“目标引领”之要。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坚持“源头管控、疏堵结合、属地管理、系统治理”原则,紧盯实施方案出台、奖补资金落实、网格化责任包保、农机作业监管、常态化巡查管控、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宣传教育引导等七大工作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综合利用重点县和特色县,2023年孝感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95%以上,秸秆露天焚烧多发频发的被动局面得以全面扭转。
(三)举“样板引领”之力。对标省市要求,7个县(市、区)均印发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方案及考核方案,探索推广了全链条落实的“邹岗样板”,全市94个乡镇均建立了秸秆禁烧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配套完善了工作调度体系图、责任包保表和分级管控责任包保图,启动实施了创建“无火点网格”活动,紧盯农时抓巡查,紧盯田块抓监管,紧盯隐患抓疏导,打通了禁烧管控“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关键环节,强化落实上的“全方位”发力
(一)更细更实加强宣传引导。全面落实每个乡镇一台宣传车、每天通过村村响进行禁烧宣传一次以上、每个村社区有一条宣传禁烧横幅标语等“八个一”要求,采取“村村响”广播、宣传车、标语横幅、入户宣传、“小手拉大手”、“一封信”、责任书等方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规定,下发《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0万余份,发放《致乡镇党委书记、镇长的一封信》300余份,召开屋场院子会2000多场,赠送禁烧宣传“红马甲”5000余件、“遮阳帽”3万余顶;启动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提高群众关注、参与积极性;依托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持续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强化震慑效应,形成“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更严更实加强机收监管。夏收、秋收时节,7个县(市、区)在高速公路出口、省县乡道重点节点共设立“外来农机对接服务联络点”392个,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按照发放《致广大农机手的一封信》、签订一份低茬收割合作协议等“四个一”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市农业农村局组织7个工作专班赴各地开展农机低茬收割作业监管督查,并对秸秆还田离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今年以来,共补贴各类机械1430多台(套)、补贴金额340万元。同时,充分县乡整合人员力量,对作业农机开展随机跟踪服务监管,将留茬高度严格控制在油菜25厘米以内、水稻小麦18厘米以内,对收割不达标的,不准下田作业,促使收割机手严格、规范操作。对留茬过高的及时督促进行返工,同时采取以奖补激励的办法从源头上减少焚烧隐患、压减火点增量。
(三)更硬更实加强禁烧管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各地健全完善了秸秆露天禁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和领导联系点制度,大力推进“无火点乡镇”“无火点网格”创建活动,绘制秸秆焚烧隐患风险图和分级管控责任包保图,采取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人防+技防”等措施,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查管控,变“均衡使劲”为“精准发力”;采取“空地联防”模式,强化“无人机”巡飞巡查、“蓝天卫士”监控平台的科技赋能,尽全力做到防火于未“燃”;严惩“第一把火”,以“零容忍”态度严查顶风焚烧行为,坚决遏制反弹势头。
(四)更广更实消除风险隐患。着力变“追火点”为“追隐患”,对于河堤河滩等地的杂草,各县(市、区)水利和湖泊部门及早谋划、创新办法,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动堤防标准化管理,组织人力、物力开展除杂工作,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杜绝烧荒现象发生。对于抛荒地、荒山荒坡的杂草,各地采取秋冬季种满种足、集体流转、奖补激励、精准灭荒等方式,及时将消除责任压实到乡镇、到村组、到人,全面清除、不留隐患。应城市郎君镇计划对3万余亩荒山荒坡、渠道、湖滩进行清理,目前已清理完成5000亩。孝南区祝站镇共摸排荒山荒坡荒地1.55万亩,全力推进精准灭荒,目前已复垦荒山荒坡荒地3610亩。孝南区杨店镇将军村将整治完成的荒滩荒坡承包种植大户耕种,消除了焚烧隐患。“十一”国庆期间,市生态环境局还组织专班对各地高留茬、抛荒地、荒山荒坡荒滩等焚烧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登记台账,下达《秸秆风险隐患提醒函》。
(五)更深更实加强综合利用。着力变“单一禁烧”为“疏堵结合”,7个县(市、区)共列支4113万元“真金白银”对秸秆低茬收割及综合利用进行奖补,大力引进秸秆规模化加工企业,鼓励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市场主体深度参与,着力建好“县有消纳企业、乡镇有规范收储组织、村有固定收储网点”的秸秆收、储、运体系,落户汉川市的湖北优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收储秸秆力争20万吨以上;应城市动员7家秸秆利用企业与农户签订共计13.2万吨秸秆回收协议,占该市秸秆产生总量的33%;2023年全市培育引进市场主体25家以上,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和特色县培育壮大年利用秸秆万吨以上龙头企业2个以上,辐射带动年利用1000吨以上市场主体10个以上。
三、聚焦结果运用,强化考评上的“全过程”兜底
(一)严督实导,实化绩效管控。一体推进检查督办、问题交办、考核评价和跟踪问效,自今年8月底至2024年6月,由26人组成4个市级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轮次实地督导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通力合作、联防联控,已印发《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巡查督导情况通报》1期;市生态环境局7名副县级干部到县(市、区)开展驻点帮扶,市县一体、齐抓共管,变“一人弹”为“合力奏”;全市33个乡镇共缴纳秸秆禁烧保证金1130万元,依据考评结果奖优罚劣,倒逼责任落实落地;全面实行工作成效与评先表优、奖补资金兑付、涉农项目安排、干部晋升提拔意见征求“四挂钩”,并对年底综合考核排名后10名的乡镇,实行“跟踪管理、驻点督办”。
(二)提醒约谈,深化过程管控。实行常态化通报制度和乡镇排名通报“全覆盖”制度,对排名前10名的乡镇予以通报表扬,对排名后30名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3个月排名后10位乡镇,组织开展一次提醒约谈会;今年以来,共编发《孝感市秸秆禁烧巡查督导工作简报》12期、《孝感市秸秆禁烧工作周报》14期;下发《孝感市秸秆禁烧巡查通报》《孝感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情况通报》6期,直接向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政主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政府分管负责人寄发了各类《通报》111份。
(三)追责问责,硬化纪律管控。严格落实《孝感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精神,动真碰硬、追责问责,对认真履责、成绩显著的给予奖励表扬;对履责不力,对全市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印发了《孝感市关于秸秆焚烧追责问责情况的通报》,对全市10起乡镇、村党政主职及分管负责人受到诫勉、党内警告处分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传达到乡镇、村组一级,严肃纪律、形成震慑。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秸秆禁烧网格化包保责任清单》,以党建联系点为基础,组织专班开展抽查考评,“实打实”肯定成绩、“面对面”指出问题,对火点多发频发、责任包保不力的17名分局党组成员予以通报批评,举一反三、立行立改。
来源:孝感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