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水质提升再上新台阶,保障民生一直在行动。一直以来,大竹生态环境局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要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环境问题,持续攻坚发力,坚持目标导向,采取源头治理、分类施策等有力举措,持续推进县域水环境治理。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为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注入源源活水,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从未停下脚步。

一、县域水环境背景

大竹县属典型的内陆河源县,境内河流沿山脉走向,南北分流出境,形成三山两槽地形,有铜钵河、东柳河、黄滩河、东河等4条主要河流,有乌木水库、龙潭水库、同心桥水库3座中型水库,共有4个国考断面,2个省考断面。上世纪90 年代,因沿河的煤矿、造纸、麻纺、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导致县域内污染严重水体大量存在,水质提升难度十分大。近年来,大竹县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着远近结合、缓急结合的原则综合施策,有序有效推进县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增优增效,为大竹县全面打赢碧水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铜钵河牛角滩国考断面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全局抓统筹

一是强领导。4条出境河流、7条支流、3座水库共明确了16名县级领导为河(库)长,要求各县级河(库)长认真履职,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针对水质较差的铜钵河(平滩河)、东柳河,分别明确县长、常务副县长担任河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足保障。从2020年起,县政府每年预算700万元河长制工作经费,预算510万元乡镇流域补偿考核经费,激励乡镇和部门常态落实,常抓不懈。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牛角滩断面驻点工作专班和东柳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促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督导、现场办公、确保实效。2021年组织召开河长制专题会议4次,水质提升工作会议16次,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实现流域治理“常态管”“全面管”“有效管”。

李志超书记一行前往东柳河实地调研

何长华县长带队到铜钵河实地调研

(二)聚焦问题抓整治

一是夯基础。“十三五”期间,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7座,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成立大竹县兴竹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维,印发《大竹县城镇生活污水公共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从制度上明确各单位的职能职责。建设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2个,实现主要河(库)实时在线监测,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撑。

二是补短板。投入东柳河专项治理资金6亿元,建成投运大竹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埋设城区雨污分流管网7.1千米,清淤疏通东柳河两岸污水干管6.5千米。争取到位平滩河河道生态修复、铜钵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资金2500万元,县级财政累计投入铜钵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1.2亿元,组织实施牛角滩断面治理工程项目12个,其中观音镇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进度完成97%工程量,观音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进度完成93%工程量。

三是强治理。大竹县重点开展水质较差的铜钵河、东柳河的综合治理工作。针对铜钵河治理,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突出抓好河道污染治理,更换污水管网约1.7千米,更换检修检查井57座,新建入户支管网9千米,关停牛角滩断面下游高洞岩水电站,拆除电站拦河水坝,保障该断面流域“活水长流”。针对东柳河综合治理,全覆盖维修升级东柳河、护城河破损污水管道和污水井,完成双河口溢流污水提升应急工程,新建东湖水库引水渠1条,全长1000米,将东湖水库水源引入护城河南支流,切实让东柳河水系活起来、动起来、清起来。

东柳河流域污水管网抢修

(三)精准施策抓预防

一是重调度。实行“日监测、日报告、日调度”制度,运用“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信息化技术手段24小时监控,实时监测断面水质指标,强化数据分析、科学研判预警,及时查漏补缺、防微杜渐。

二是重监管。每月不定期暗访排查沿河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等点位排污情况,严格执法、顶格处罚偷排乱排行为,形成严管严抓严惩高压态势。2021年,共立案涉水案件16件,处罚款100.02万元。

三是重宣传。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鼓励群众参与监管,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确保水质提升常态长效。

大竹生态环境局监测站员工前往东柳河加密监测采样

(四)发挥引领抓示范

一是定目标。把平滩河牛角滩断面确保达Ⅲ类、东柳河墩子河断面力争达Ⅲ类作为2022年治水补缺目标写进县党代会报告,向全县人民承诺年终交卷。

二是抓创建。今年启动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工作,对照指导分析原因,补齐水环境短板,确保2023年成功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2024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三是争示范。2022年,大竹县将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会同重庆市梁平区编制铜钵河美丽河流方案并实施,全面提升跨界河流水生态环境,将铜钵河流域打造为川渝双城经济圈跨界示范河流。

三、经验启示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开展水环境治理的先决条件

地方水质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最根本的民生治理保障。因此,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从思想上要准确把握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开展水环境治理是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迫切需求,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抓手,是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不断塑造大竹对外形象的先决条件。

(二)强化全局统筹是推动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

要让水环境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就需要将其作为政治任务来落实,坚持高站位统筹谋划,成立以县领导为河长的河长办、领导小组等统筹举措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各部门多方联动,多方传导,强化全局统筹,才能形成合力,为完成县域水环境治理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三)聚焦问题整治是开展水环境治理的根本措施

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有整体也有重点,因此要聚焦问题整治,强化结果导向,针对水体黑臭成因、水系水源特点及地理位置等,详细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重点开展水质较差河道治理工作,同时全域强化河(库)实时在线监测,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撑,从夯基础、补短板、强治理三方发力,形成水环境治理的根本措施保障。

(四)强化监督预防是保证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撑

守护一方清流,既要涵养水源,也要保障水质。通过“日监测、日报告、日调度”制度,强化水质指标预警研判,加强调度能力,同时强化监管,通过不定期暗访摸排查处沿河企业偷排漏排行为,形成高压监管严惩态势,才能促进县域水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治水惠民生,重在当下,重在久久为功。下一步,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强化水环境治理行动,瞄重点,补短板,通过做好断面水质达标工作,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不断打造水汇清流的碧水竹城。


(文/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