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期间,淄博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下苦功、抓落实,在现代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上创新招、求突破,污染治理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218天,创近年来新高,良好率59.6%,同比增加10.3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5年分别改善42.9%和39.2%,改善幅度均列山东省第1位。

机制:提升能力谋长远

环保治理,政策机制是关键。淄博市完善法规体系,起草了《淄博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条例(草案)》《淄博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发布《淄博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环保吹哨,部门报到。淄博市以改革思维、系统思维,建立“全员环保”体制机制,在山东省首开先河,制定出台了“全员环保”工作机制,从架构设计、路径突破、行动路线、工作目标、实现效果、氛围营造等层面入手,明确了6个层面主体责任,在12个重点领域开展专业化治理,进一步理清了职责边界、强化了压力传导、凝聚了工作合力。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淄博市成立山东省首支10亿元生态环境发展基金,为建设鲁中生态环保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创新建立了执法与帮扶并重的监管模式,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出台“目录清单”,界定9类首次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建立了免罚清单。建立生态环境执法帮扶机制,划定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1201家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服务企业4973家次,非现场执法844次,减免处罚4次,有力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和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强化信访督查督办力度,均及时进行解决、处理,环境信访量同比显著下降。

坚持高起点、高站位,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目前为止,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的26项问题已完成整改25项,剩下1项正在全力推进;转办全市771件信访件整改完成765件。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18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5项,3项正在全力推进;交办的280件信访件整改完成272件。

治污:铁腕亮剑不手软

为了全面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淄博市坚持标本兼治、追求长效,大力实施生态赋能行动,集中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重点领域污染问题得到有力有效治理。

“气质”,代表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水平。淄博市科学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燃煤超低排放,钢铁、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实施工业企业扬尘整治、锅炉炉窑综合整治、VOCs综合治理……一项项工程稳步推进。经过努力,全市燃煤电厂和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建陶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部配套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达到排放要求。全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23314家。

淄博市实施全过程水污染防治,实现八河连通,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体系全部建立运行,对猪龙河、玉龙河等203个各类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建设总面积11000余亩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4处,有效改善了断面水质。同时,持续加大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力度。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在线监控,建设污水管网1765.38公里。

为实现“净土”目标,淄博市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确定1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完成4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并销号。山东省大成农化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企业。

淄博市始终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坚持“刑责治污”,坚定不移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办理环境污染类案件3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7人、起诉315人。

防控:环境风险零容忍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事关市民饮水安全。淄博市完成19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完成全市农村14个“千吨万人”及869个单村联村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建立了“水质检测、信息通报、限期整改、督导约谈”监管机制,委托第三方进行抽样检测,按月通报监测情况。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督导相关区县建设了11个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和2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全力抓好涉固废和危废问题整改工作,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整改方案,加力完成整改。

淄博市积极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利奇马”台风过程中,制定金诚石化储罐环境防控方案等,及时开展应急处置,防止了重大环境事故发生;配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建设全省第一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了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牵头做好全省生态环境实兵演练暨监测监察比武竞赛活动相关工作,淄博市生态环境局获得团体综合考核第二名,应急管理第三名,环境监测第三名,环境执法第一名的好成绩。

倒逼:绿色发展算大账

良好的生态,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淄博市加强生态红线保护,积极推进“多规合一”。2016年,《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8年1月,淄博市被山东省政府列为全省“多规合一”试点,为整体推进生态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期间,淄博市共有湿地1.36万公顷,实施了山东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预备河北岸防护围栏建设项目和远程视频监测监控系统项目一期、淄博沂河源湿地公园建设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湿地管护水平和生态功能。涉及荒漠化调查检测区植树造林约5200亩,对改善土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引领和带动16家露天矿山企业转型升级。全市矿山企业已累计投入1.2亿元进行自动化改造,有效控制粉尘,同步推进安全生产和环保治理。

淄博市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监控监测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新建95处重点镇办及敏感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和46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全省率先实现镇办环境空气质量和全流域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年均为环境执法提供超标报告2575份。

(供稿:淄博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