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党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驱动”作为首要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生态薛城。

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2015年,薛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工作设想,成立了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镇、区直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召开了推进会、调度会、督导会等相关会议,相继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建立考核奖惩、公众参与和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在全区形成整体联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

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12%,有1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2%。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4.7:57.5:37.8调整为2020年的5:36:59。入选省级中小企业隐形冠军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31个。实施新一轮技改工程,抓实总投资62.2亿元的46个技改项目,推动造纸、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贸物流、金融商务等新兴业态加快聚集,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化工产业园、青啤工业园、临港物流园、建材产业园、创新孵化园“一区五园”格局。薛城化工产业园区被评为省级化工园区,20万吨馏酚轻质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面完善煤炭-发电-水泥循环、煤炭-炼焦-焦油深加工、工业有机废物-热电厂-供热供电、固体废物能源化、以造纸为核心的五大循环产业链。大力发展清洁型制造业,形成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端制造与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打造“生态+”农业模式。薛城区以生态水系治理为基础,打造了周营镇白楼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蹚出了一条以生态水系带动生态振兴,进而点亮乡村振兴的示范路子。白楼湾以周营大沙河生态观光带为依托,深入挖掘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打造了集自然生态与红色文化于一体的运河支队主题公园。依托周营大沙河生态水系治理,打造集黄桃、核桃、板栗、葡萄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占地近1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整合生态水系、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高效农业等优势,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这一经验已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央视《朝闻天下》等2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推介。

污染防治:打赢三大污染攻坚战

大气治理成效凸显。在“十三五”期间,薛城区完成了辖区内31家VOCs综合治理项目,7台单机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除149台,综合整治183家“散乱污”企业,有效改善了区域内空气质量。2020年薛城区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实现了PM2.5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优良率达62%以上、重污染天数仅8天,比2017年同比分别提高了16.42%、32.96%、65.22%。

流域治理水清景美。为了进一步巩固深化“治用保”流域治理的“枣庄模式”和加严排放“枣庄标准”,薛城区坚源持头治理与流域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水环境质量国控、省控河流出境断面稳定达标。深入开展污水处理工作,投资1.9亿元实施了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改造原有4万吨/日ICEAS生化池为多级AO生化池、新建4万吨/日多级AO生化池,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8万吨/日,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加严排放标准。投资3280万元,铺设地下封闭管网17.6公里,将北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第二水源”。投资1.46亿元,对小沙河城区东支、西支全长9.1公里的黑臭水体实施小沙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13.44公里。投资1000万元,建设小沙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37亩。投资500万元,建设周营沙河西支河道走廊湿地A区387亩;对周营大沙河水系实施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蓄水量300万立方米,打造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周营大沙河获评省级美丽示范河湖。

全面启动土壤治理。对7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初步调查编制采样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定期公开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数据。

生态文明:共治共建共享

开展绿色创建。薛城区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环保教育基地、生态文明示范镇(街)创建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政府机关、企业经营和广大市民的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方式。枣庄北控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将“治用保”流域治理理念和污水处理流程进行集中展示,通过生动有趣的展示形式及互动游戏,将污水处理流程与环保文化教育相结合,被命名为国家级环保教育基地。

完善绿色采购。加大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党政机关办公设备及办公家具配备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倡导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按照规定配备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示范带头作用。

加强生态宣传。利用“薛城之声”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生态文明,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凝聚环保工作正能量。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为依托,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党日活动,开展评选环保小卫士等校园活动,组织电视台、薛城周讯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曝光违法企业、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实行信息公开。在薛城市政府网公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气应急等重点工作。做好网络问政和依申请公开板块维护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响应群众诉求,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共同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薛城。

(文︱梁琦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