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厅举行。梁平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小平介绍梁平区推进美丽重庆建设重点工作情况。
唐小平表示,梁平位于重庆东北部,是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近年来,梁平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总体思路,持续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重抓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努力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互动并进。
“九治”发力,擘画绿色发展的“底色”
梁平以治水治气治废为重点,一体化推进“九治”,持续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
扮靓“河岸线”。持续巩固龙溪河、铜钵河、新盛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推动跨界流域联动共治,铜钵河成功创建全市美丽河湖,全区主要次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要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画蓝“天际线”。扎实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推进近零碳公共机构建设试点,实施海螺水泥二氧化硫超低碳排放改造,今年1—9月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4天,同比增加10天。
绘美“无废线”。加快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已创建“无废城市细胞”106个,新金带小学获评2024年市级精品“无废细胞”,绘出城市最美风景线。
双桂湖全景。梁平区生态环境局
湿地润城,提升绿水青山的“成色”
梁平大力推进“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努力打造美丽梁平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治好“一城水”。累计建成“城、镇、村”污水处理厂(站)102座,完善城镇雨污管网1300余公里,实现流域内乡镇和大型聚居点污水处理全覆盖;创新“自然+人工”湿地多级治污模式,消除农村黑臭水体面积约10万平方米,102条农村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5653’梁平经验”入选首批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和2023年度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双十佳”实践案例。
修复“一片地”。推进“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建设,全区小微湿地修复后面积达4900公顷,利用城乡的沟、塘、渠、堰、井、泉、溪等小微湿地元素,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小微湿地400余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获评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修复案例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梁平区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连通“一张网”。以双桂湖为城市湿地有机网络核心,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引水入城进小区,通过疏浚、护坡、复绿等方式实施城市绿地系统“细胞”工程,修复城市湿地公园8个,建成“小游园、小花园、小憩园”86个,实现 “一步一景、一园一特色”目标,形成近30平方公里结构完整、功能连续的城市湿地连绵体,点燃市民的“微幸福”。
城市湿地连绵体。梁平区生态环境局
绿色发展,平添美丽梁平的“亮色”
梁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做靓“国际湿地城市、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张名片。
打好“组合拳”。全面实施“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湿地康养、湿地旅游四大生态产业,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经济效益。
争做“领头雁”。荣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首,318家存量企业转型扩能打造数字化车间14家,3家企业入围全国预制菜企业百强,双桂素食、张鸭子、重庆酸辣粉等“拳头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并走出国门,梁平预制菜产业发展初步成势。
擦亮“金字牌”。携手川渝毗邻七区县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梁平至开江高速、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梁平·开江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合作园区等一批涉及梁平的跨区域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抢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聚力打造具有梁平辨识度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性成果。
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梁平区生态环境局
接下来,梁平区将沉心静气、真抓实干,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美格局、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跃升,以实干实绩奋力打造美丽重庆建设“梁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