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然气产业的排头兵,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深耕四川盆地60余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是集团唯一的天然气全产业链地区公司,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2022年1月14日,西南油气田荣获集团首批“中国石油绿色企业”称号,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硕果累累。
根深才能叶茂,固本方能培元。西南油气田厚植优势、环保先行、勇拓新局,勘探上统筹“海陆并举、常非并重、油气兼顾”,形成了蓬莱气区、深层页岩气、盆地二叠系、陆相致密气四个万亿级增储新阵地;开发上坚持“新区上产、老区稳产”并重,快速推进川南页岩气、川中古隆起、老区气田、盆地致密气四大上产稳产工程,有力支撑了规模增储和效益上产。2021年,天然气产量迈上350亿立方米新台阶,油气当量突破2800万吨,在逐“绿”前行的道路上不断绘就新图景……
清洁生产 绿色低碳根基更牢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西南油气田把绿色发展视为企业生命线,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量、末端削量,确保清洁生产,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建设清洁生产线,污染治理措施不断升级。西南油气田主动选用环保钻井设备与相关技术,全程采取污染防控措施,实现油水不落地。在气田内生产作业时使用全过程密闭工艺流程,实现生产源头清洁化、减量化。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全天候在线监控,杜绝无组织排放。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做到依法持证、依法排污。积极整合科研力量,认真排查各类污染源,突破废水、废气、废渣处理技术“瓶颈”,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对噪声超标场站进行对标分析研究,按照超标与隐患分类治理管控,提出“一站一策”治理方案,2023年全面消除噪声隐患。结合新固废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将噪声排放、固废管控和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均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同时,加大清洁生产调整力度,定期设置或更新污染物收集处理系统,确保各类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坚持产业生态高标准,温室气体协同控排。西南油气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系统排查环境敏感区和生态红线区的生产设施,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定期对工矿用地、污染地块实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检测、风险评估、应急管理与生态修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按照《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示范工程,推广钻井测试放空气回收和集输管道检维修放空气回收,采用升降式火炬燃烧器和气田水闪蒸气脱硫装置等措施熄灭长明火炬,开展典型场站甲烷及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实现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20.8%。组织开展公司13座净化厂、3座油气处理厂甲烷及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治理,为建立健全甲烷排放核算体系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强化回注井风险防控,组织制定回注井监测数据质量管控和特征污染物指标控制技术标准。跟踪督办压裂返排液回用,积极推动油基岩屑深层回注试验。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油气田开采中聚磺钻井岩屑污染特性调查与评估》研究,持续巩固钻井固废“清零”成效,推进钻井现场钻井固废“产、转、处”联动制度,现场钻井岩屑暂存量大幅降低,周期大幅缩短。在输气管理处威五线D377长输管道改造过程中,试点利用高压氮气驱动管道天然气回收利用技术。实现管存天然气回收利用3.9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4.8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14吨。
西南油气田对所有在役的生产设施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从风险防控、持续改进和现场监督三个方面制定了风险防控措施,把执行情况的监督纳入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之中,确保风险全面受控。
低碳智能 绿色制造动能更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西南油气田勇于开拓创新,通过低碳、智造赋能注入绿色动力,汇聚创新合力,持续释放发展后劲。
西南油气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产业结构,开展产业结构绿色化、低碳化和循环化改造。在专攻天然气之余,大力勘探并发展新型绿色能源产业。2021年,西南油气田建成攀枝花钒钛园区配气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引进分厂余压发电装置,并与国家电网、五大电力建立合作机制,加快打造绿色能源西南模式。自主建设绿色低碳型加油站、加气站、加氢站和充换电站等公共设施,以企业力量推动清洁低碳产品市场,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大锂、氦等伴生资源与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开发的研发投入,持续推动绿色企业建设进程。积极推进低碳示范区建设。2022年6月,编制完成《安岳气田180亿方上产工程低碳建设方案》和《川南页岩气300亿方上产工程低碳建设方案》,为后续公司全面开展低碳生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行绿色产业链。西南油气田在设计环节,推行高效低耗的绿色设备与清洁工艺、低碳材料,实现供应链初期阶段清洁化;在采购环节,优先采购带有环境标志认证、节能认证或国家认可的绿色产品;在施工环节,根据情况选取生态友好的工期时段,采用环境友好施工方式与原料,在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相关生态修复;在物流环节,尽可能选用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害的绿色包装与运输材料,合理设计运输路线,充分发挥每度电的最大效能,有效做到提质增效;在统筹环节,抓紧全过程绿色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废弃物实现清洁化处理。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投身碳资产管控。西南油气田设立能耗“双控”标准体系,建立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能耗绩效参数,细化评审标准并定期开展节能减排绩效考评,实现环保责任落实到人。推进计量器具管理与能耗溯源管理,实现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及程序等数据精细化、数字化、系统化,逐渐完善公司能耗系统管理网络,并定期对能耗重点设备与系统进行分析评测以及实时更新。实施“智能级”能源管控系统建设,开展“无热源感应加热毯”工艺代替水套炉加热的“节能瘦身”试点,不断提高生产用能电气化率及清洁电力比例,单位能耗碳排放系数同比下降1.1%。完成LDAR数据传输软件以及碳减排环保管控系统框架搭建,初步实现碳减排数字化管控。
西南油气田还率先开展温室气体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项目,施行CCUS/CCUS示范项目建设,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积极参与林业碳汇工作,系统强化碳资产管理意识、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加快推进温室气体统计、监测与防治体系建设,促进碳减排和绿色转型协调发展,在做到履约成本最优化的同时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凝心聚力 绘就蓝图信念更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西南油气田上下齐心,将企业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机融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西南油气田制定各级党委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制度,主动开展自行监测和环保监督,定期开展环保隐患治理及污染防治,认真完成环保考核指标。积极搭建与地方环保部门战略保障协调机制,对标建立政策标准执行跟踪评估机制。持续推进基础管理工作动态对标升级机制,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专项整治”和“生态环境自行监测对标提升”等专项提升整治工作。组织制定《西南油气田排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西南油气田环境统计管理实施细则》,编制《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挥发性有机物管控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司绿色转型升级。
建立绿色企业考核机制。西南油气田专门成立以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绿色企业创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绿色企业创建工作,主动编制公司绿色企业创建工作方案、评价要求、绿色低碳决策与考核机制、投资项目绿色评价方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与治理措施等制度。不断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收集证明材料600余项,对标修订管理制度6项。
培育绿色企业低碳文化。西南油气田通过系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员工研讨会、网络与媒体宣传、环保专题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员环保意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办公空间与员工绿色生活模式,丰富公司绿色发展内涵,倡导员工低碳生活,将绿色理念贯穿公司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积极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定期举办绿色发展公众开放活动,传播绿色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国企社会责任担当。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新征程上,西南油气田将继续矢志绿色初心,不断夯实绿色根基,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