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广汽丰田生态园二期完成建设。这是广汽丰田继生态园一期、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重效益森林恢复等项目后的又一重大绿色足迹。

作为21世纪丰田全球模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广汽丰田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从绿色产品到绿色工厂、到绿色产业链、再到全绿色生命周期,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

广汽丰田

打造生态园,将自然搬进工厂

朝霞浸透深秋的凉意,倾泻在生态池的水面上。一群候鸟从水池边掠过,惬意地在择枝驻足。行走在生态廊桥,鸟鸣幽幽,流水轻柔,黄绿相宜,风景动人。一侧广袤的厂区,成片的汽车展示着现代化工业的力量,自然与工业看似矛盾的二者,在这里和谐地共存。很难想象,工厂里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态景致!

生态园中在树上栖息的鸟儿

2019年,为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建设生态共生工厂、助力碳中和,广汽丰田厂区内的生态园应运而生。按照规划,广汽丰田在厂区内用三期景观培育“田湖草林”自然生态系统,以营造局部自然环境和人造田园为始,创造观察与亲近自然的窗口,构建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园是广汽丰田“田湖草林”自然生态系统的一期建设。目前,生态园一期已监测到动植物种类达70余种,各物种之间互联共生、绿意盎然。生态园不仅展示了田园景观设计的精美,还通过潜移默化地科普,形成员工与自然的互动,让员工卸下一天工作的疲惫,在微风里回归田园。

广汽丰田生态园二期航拍

在生态园一期的基础上,广汽丰田在生态设计专家、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多方支持下,于2022年9月建设完成生态园二期。

与一期相比,生态园二期占地更广,达8000平方米,着力打造湿地自然环境,涵盖陆地、湿地、水下三大生态模块。生态园二期通过构建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态圈,形成完整的生态多样性体系,加上人工岛、观鸟栈道等设施,以有效平衡人们活动与生物繁衍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生态园二期还选种了黄槿等树种,在兼具观赏性的同时,还对周边环境起到减碳、固碳的作用。

生态园二期的浅滩和观鸟栈道一景

毋庸置疑,生态园二期的开园,是广汽丰田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再突破,也是其绿色足迹的深入与延伸。

如今,和谐的生态和碧绿的水塘正在演变为多种生物栖息的家园。整个生态园已有300多个物种在此栖息繁衍。尽管自然环境不会说话,人们却可以通过生态园里形态、色彩不一的植物和种类多样的动物,感受到广汽丰田的绿意与自然。

持续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实现绿色低碳、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更需要坚持不懈。“十四五”时期,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并推动“双碳”,广汽丰田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

由近及远,生态保护步履不停

当参观者还沉醉于这里的青山绿水,广汽丰田人却已不囿于厂区的这一片绿意,将视界投向更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城市生生不息,更需要森林的生机勃勃。”

2014年,一场大火让云南省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4200亩植被破坏。然而,这片火烧迹地的山坡背面却出现了滇金丝猴足迹,刷新了滇金丝猴最南端分布位置,此地的植被恢复对滇金丝猴的栖息地保护至关重要。

生态保护刻不容缓。广汽丰田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整合多方资源,在2017-2021年开展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恢复森林、科学监测、提高社区参与的可持续管护以及加深公众自然体验和教育,以科学恢复森林的方式,提升森林恢复质量,以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混合动力。

项目工作人员对火烧迹地进行记录和抚育

一点一滴的努力,终汇成巨大力量。经过漫长的森林生态恢复长跑,截至目前广汽丰田已携手大众在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栽种19万株苗木,顺利完成森林恢复方案1000亩的植被恢复。2020-2021年,在火烧迹地开展森林抚育示范,已完成400亩云南松幼林抚育作业。

在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广汽丰田还深入云南那仁、孟连社区等社区,结合云龙天池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出资帮助社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开发生态产品,在绿水青山中创造金山银山。这不仅提高了保护地居民的环保积极性,更使森林得到进一步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进一步修复。

如今,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此地维管束植物记录有1249种,与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增加131种;脊椎动物数量432种,增加了157种。其中,哺乳类增加了40种、鸟类增加了107种、爬行类增加了7种、两栖类增加了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增加了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增加了40种。

为了将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传播下去,2021年,广汽丰田开启一段“对话自然之旅”。邀请全国各地志愿者走进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另一座城市 万物·森生不息”环保分享会,走进自然、关注自然、对话自然,助力科学重塑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以“传承-探讨-行动”为主线,提高管护人员等的参与,强化环保理念,共同探寻人与自然共生之道。

守得云开见月明,赤子之心不被辜负!在2021年9月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大会上,广汽丰田“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这份荣誉,是对广汽丰田人环保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一份诠释。

广汽丰田“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以云龙项目为原点,广汽丰田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圈层不断拓展。2018年,项目将云龙模式复制到普洱、香格里拉德钦社区。2020年,广汽丰田又将这一触角伸入藏东南地区,将首批80台红外相机布设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体——西藏墨脱的原始森林,深入调查这片深谷幽境的生物多样性。截至目前,墨脱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已捕捉到35种兽类、40种鸟类的珍贵影像,科学监测取得可喜的数据成果。

为了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圈”,影响更广,广汽丰田还通过志愿者培训、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环保分享会等形式在北京、昆明、广州等城市开展活动,持续向公众释放“绿色能量”,推动更多公众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创造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能……

近十年来,广汽丰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不断上演。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只是其故事的开端。

自2020年以来,广汽丰田在全国发起“减塑环保活动”,截至2021年,该活动累计参与者1387位,回收塑料瓶等塑料垃圾1.6万个。回收的塑料通过再利用变身2400个安全书包,被送往偏远地区的公益小学。

同时,广汽丰田还邀请广汽丰田广大车友积极参与打卡“生态体验之旅”,通过走进自然、走进绿色工厂、参加“减碳节油挑战赛”等活动,提高广大车友的环保意识。

全生命周期低碳,助建生态共生工厂

从建厂时的一片荒芜芭蕉林,到如今半边厂房半边绿的生态工厂,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刻渗入每个广汽丰田人的骨子里。

“要真正做到生态共生,我们所守护的,就远不止森林,还有水、空气和能源。”

所以,广汽丰田的绿色发展由近推远,然后回归原点——回归工业绿色低碳生产。

为此,广汽丰田以打造绿色工厂为抓手,驱动全生命周期降碳。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从碳排放管理、大气污染物管理、水资源管理和废弃物管理四大要点入手,构建汽车产业全链条低碳闭环,打造“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产业。

例如,在排放上,广汽丰田在“广汽丰田环境中期规划(2021-2025)”中明确,到2025年,新车平均碳排放量较2010年降低48%以上、工厂碳排放量较2012年降低13%。

再如,在低污染上,广汽丰田在行业内首次采用“浓缩液回收”工艺,实现废水100%回收再利用,年节约用水约100万吨。

绿色出行如今成为大势所趋,而低碳汽车是低碳出行的主力。为了进一步减碳减排,广汽丰田凭借TNGA架构技术优势,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提速布局HEV/PHEV/BEV全方位电动化产品,以全擎实干派的深厚功底赋能低碳出行。

2022年,广汽丰田更是实施“全方位电动化,全周期碳中和”战略,全面投放e-TNGA架构纯电车型,为用户的低碳出行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促进全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为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广汽丰田更是将绿色理念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从绿色采购商到绿色经销商,再到废弃物的拆解回收,每一个环节都有广汽丰田对绿色的坚守。

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产业链三位一体,广汽丰田全面织密环境保护网。近年来,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多次督导中,广汽丰田获得广州市优秀清洁生产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并在2020年汽车企业绿色发展指数名列第二。荣誉的背后,是鼓励与肯定,也是广汽丰田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实践的生动体现。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当下,南沙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未来,广汽丰田将立足南沙、辐射全国,乘着《南沙方案》的东风,以‘全生命周期低碳’为抓手,全力打造环境低负担工厂。”

生态的建造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所幸万物正在生长,自然的馈赠正在路上。绿色发展未有穷期,广汽丰田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