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生态环境局河口区分局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中心,不断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企业”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全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明显提升。

一是简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趟”等政策要求,让企业少跑路,把麻烦留在内部,把方便留给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名录》要求,对环境影响小的中小微企业,只要名录未做要求,一律免于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强化网上自助办理,今年以来,累计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类项目网上备案96个、排污许可证登记管理项目网上备案40个,极大地方便了企业项目手续办理。

二是优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调整“服务指南”等一次性告知书文件及政务服务网上公示内容,让企业一次性完成相关材料准备。再造内部审批流程,实施并联审核制度,积极采取“线上”技术审查、“互联网+政务服务”环评审批模式,将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审批时间全部压缩至20天以内,节省企业1/2手续办理时间。在环评办理过程中,为中车、水利及交通建设等区重点项目,收到报告立即单独筹备召开项目联审会,最大限度提升审批速度。

三是避免“一刀切”,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优化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技术指南》,逐一分析企业污染治理现状,确定企业分级管控措施。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原则,实施“散乱污”企业治理,在推进环境治理的同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企业环境监管信用评价制度,评价者根据得分,将所有被评企业分为环保不良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诚信企业四个等级,依次以“红牌”“黄牌”“蓝牌”“绿牌”标示;试行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建立诚信企业名录,降低企业监察频次,通过科学管理、奖优罚劣,促进企业主动遵纪守法。

四是创新服务举措,全力服务企业发展。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在环评项目审批中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新建项目,避免项目在环评阶段走弯路、误时机。在排污许可证办理过程中,通过专题培训、制定《申报指南》、上门一对一服务等措施,有力解决企业申报困难。同时,不断强化环保项目资金扶持,今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近1300万元,对9个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