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地处渤海之滨、黄河尾闾,海域面积2262平方公里,海岸线214公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河口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河海统筹、海河共治,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协同提高。通过不断努力,2021年以来,河口区取得了3条国控入海河流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的优良成绩,为全市水环境治理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强力支持。

一是源头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2座城镇污水处理站、7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施30余条主次道路雨污分排提升改造,有效杜绝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施3家污水处理厂和2家石化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按照地表水IV类标准对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加快推进节水减排工程建设,完成重点涉水企业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项目8项,对6家工厂化海水养殖企业配建尾水回用处置设施,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过程监管,强化排污口巡察。建立河长制、湾长制工作制度,成立水环境工作组,全面统筹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发挥全区合力,形成全区“一盘棋”。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落实区、镇、村三级巡察制度,各级河长、湾长、网格员定期开展巡河、巡湾行动,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及时上报解决。实施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将全区232个入河排污口、468个入海排污口全部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建立“一口一档”,竖立标志牌,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强化科技化监管手段,10家重点监管单位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和电子阀门,3条重点河流安装水质自动监控站,建成黄河三角洲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随时掌握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动态。

三是末端治理,推进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河口区湿地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先后建成挑河湿地、城东湿地等各类功能性湿地6个,让人工湿地成为每条入海河流的标配,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缓解近岸海域治理压力。实施红旗沟、王庄干渠水质等支流水质提升项目,通过建设人工浮岛等形式,积极改善小流域水生态,推动河道恢复自净能力,坚决杜绝不达标水体进入入海河流。充分开展海上卫士专项行动,配备专门船只人员定期清理海上垃圾,不断提升近岸海域生态质量。

下一步,东营市河口区将充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再创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