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河长制为统揽,认真履行长江经济带生态恢复使命担当,严格河湖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省市考断面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率由2016年的33.3%提升到目前的100%,2019年河长制目标考核位居全市第一,荣获河长制先进区县及水污染防治工作突出区县。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治水。一是成立“两级党政、三级管理”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和“督、治、管、护”责任体系,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二是区级总河长高度重视,定期听取和研究治水工作,坚持把河长制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三是各区级河长亲自率队,逐个锁定破坏水生态的问题和源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健全制度,完善治水体系。一是推行“河长制+警长制”及“河长统筹+专业维护”模式,建立“月排名+季考核+年考评”督察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二是建立全区水环境质量激励机制,制定问责及激励制度、水环境生态补偿及扣缴减免实施细则,激发基层治水护水活力。三是利用“成都e河长”在线巡河,实现巡河过程、问题上传、整改提升“闭环式”管理,全区河长巡河10万余次,问题整改率达100%。

多措并举,狠抓河湖治理。一是投资近20亿元,新建处理能力5万吨/日污水厂1座,提标改造污水厂5座,总处理规模达15.5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8%。二是关停“散乱污”企业129家,治理下河排污口153处,整治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点位123处4万余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4.9%。三是打造长流河、绣川河、桤木河等中小河河道生态岸线,建设10.5公里滨河绿道,完成清白江大河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河湖行洪能力、生态景观质量同步提升。

协同共治,凝聚强大合力。一是签订跨区县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合作协议,联合打击涉水违法行为19起,高标准完成河湖“清四乱”。二是开展 “河长制”专题培训1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倡导成立“巾帼河长”“小小河长”“党员护水队”“夕阳红护河队”等民间河长团队,参与河湖水生态治理保护和监督,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氛围。


(来源:青白江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