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多年形成的资源型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使得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十三五"以来,淄博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生态赋能行动,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加速治标、聚力治本,创新实施全员环保机制,持续控源头、治重点、强措施,着力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2020年淄博市优良天数突破自2013年以来历史最好记录,PM10平均浓度较2015年改善42.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9.2%,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1位。

良好的生态,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淄博市科学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市燃煤电厂和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建陶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部配套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实施全过程水污染防治,实现八河联通,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积极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省第一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了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淄博市始终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坚持"刑责治污",坚定不移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办理环境污染类案件3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7人、起诉315人。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通过双随机、专项行动、综合执法帮扶、回头看等多种方式,严格精准执法。

环保治理,政策机制是关键。淄博市完善法规体系,起草《淄博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条例》(草案)、《淄博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发布《淄博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以改革思维、系统思维,建立"全员环保"体制机制,在山东全省首开先河,制定出台了"全员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理清了职责边界、强化了压力传导、凝聚了工作合力。加强生态红线保护,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城乡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十四五"期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五年。抓好2021年的工作,打好开局之年攻坚战,对于"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2021年1月23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到淄博市指导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和调研走访时,要求取得生态环境质量等"五个方面大突破",实现"五个方面新目标"。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紧密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迅速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围绕生态环境改善大突破这一任务目标,持续深化生态赋能成效,强力发挥全员环保作用,争当落实突破最红战旗,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落实,力争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上实现新的突破。

攻坚治气求突破。今年将重点抓好VOCS深度治理。组织对全市范围内涉VOCS企业和点位展开再排查、再梳理,细化完善整治任务清单,重点抓好92家污染大户治理和628家企业源头替代,研究制定精准的举措,确保全部治理到位;同时,持续深化"四减四增"效能。加快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产业入园集聚发展及落后产能转移淘汰;加大燃煤机组关停、整合和清洁能源代替力度;不断深化"公转铁"运输模式,切实从源头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倒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另外,强化对任务推进的督导调度。紧密围绕大气污染治理"6+6+3"工程,建立重点任务清单,按照周调度、月考核的频率,开展独立调查、形成问题通报,加强各项重点任务推进落实的督导调度力度,倒逼各级各部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倒逼企业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攻坚治水求突破。围绕"八水统筹,水润淄博"目标,全力构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及水生态保护等体系。构建完善的水环境治理体系,新建、扩容城镇污水处理厂各1座,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6座。组织实施孝妇河、猪龙河等重点河流生态修复治理,新建人工湿地7000亩,治理河道162公里,实现河流水质全面提升。开展工业企业污水深度治理,加强河道入河排口整治,保障水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大力构建水资源利用体系,稳步实施黄河水、长江水客水补给工程,全力打造小清河、淄河、沂河、孝妇河四条清水廊道。按照保障生态流量等原则,打通市域内主要河流系统,做到"八河联通、六水共用"。积极构建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批生态涵养林、生态缓冲带;规划建设一批滨河公园、水上公园、湿地公园,打造孝妇河、范阳河、猪龙河、涝淄河和文昌湖、马踏湖"四河两湖、多水润城"生态水系景观。

攻坚治土求突破。围绕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做好规范管理,防止新增污染,更新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明确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技术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切实防止新增污染。加强对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建立土地收储、供应联动审批制度,实行信息共享,组织列入污染地块名录和风险管控、修复名录的地块落实各项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未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进入用地程序,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开展山东大成农化有限公司原厂址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原雪银化纤集团西地块、新华制药老厂区、蓝星东大21号地块、天府现代城根据风险评估专家评审意见,确定采取相应的管控修复措施。

"全员环保"求突破。今年将持续强化淄博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抓总作用,采取专项督查、提级调查等模式,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的督导调度力度,把12个专业委员会专责属性激发起来,把区县、部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把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问题抓严管死、整治到位,真正发挥出"全员环保"工作机制的威力和作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大突破。

(文︱满军淄博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