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江苏也有朱鹮了!"近日,1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在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安家",这是朱鹮作为苏陕协作"友好使者"首次引入江苏。

据悉,此次引入南通市的10只朱鹮来自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南通市相关部门围绕朱鹮的成功引入,进行了多次交流探讨、实地考察和技术验证。但如何把朱鹮安全送到南通?怎样让朱鹮尽快适应南通的自然环境?……一系列问题还是让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保护工作者压力倍增。

"付出再多都不为过,一定要确保'国宝'万无一失。"负责此次行动的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饲养部部长刘义坚定地说。

为了保证调运的10只朱鹮身体状况良好,刘义和同事们在9月底和10月初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到洋县先后对送出的朱鹮进行了体检和疫苗接种。

按原计划,由南通市派人员和车辆到洋县接收并运送朱鹮。但由于疫情等原因,运送朱鹮的任务最后落到了刘义的身上。10月26日一大早,刘义和同事们提前1个多小时到单位,给送出的10只朱鹮喂食、分别装入10个鸟箱、装车。上午9时,刘义带着朱鹮向1500公里外的南通市进发。

"这次拉的是朱鹮,大家一定要小心!"在路上,刘义反复提醒司机放慢车速,避免颠簸。每经过一个服务区,刘义都要让司机将车停下,他逐一检查朱鹮,并打开所有车门通风半个小时,然后再接着赶路。就这样,从洋县到南通的"护鹮路"显得格外漫长,两个司机换着驾驶,花了一天一夜时间才到达目的地。

"笼舍准备得怎么样了?"一到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已经24个小时没有休息的刘义顾不上疲惫,赶紧打问朱鹮"新家"的情况。看到笼舍里面的栖木太细、树木等障碍物较多,刘义赶紧指导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更换栖木、修剪树枝、清除障碍物。10月27日上午11时左右,经过长途奔波的10只朱鹮终于"飞入"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2间笼舍,在全新的地方"安下家"。

作为一名在朱鹮保护战线奋斗了31年的"牧鹮人",刘义此行的目的不仅是将朱鹮送到南通,更要将他积累的朱鹮保护与饲养技术传授给南通的饲养员们。为此,刘义特地在南通多待了2天,将自己的"牧鹮"心得倾囊相授。从定时投喂到观察记录,从疾病预防到笼舍管理,刘义讲得细,南通的饲养员们学得好,都亲切地喊他"刘教授",刘义还和他们互加了微信,方便以后随时沟通。

"我们'牧鹮人'的理想就是让朱鹮回归原始分布地,推动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加之汉中市和南通市是苏陕协作友好城市,有了朱鹮这一新'纽带',我们的友谊定能地久天长。"10月30日,在从南通市返回洋县的路上,刘义在自己的朋友圈记录下当时的心情。

据悉,1981年,科学家在洋县姚家沟发现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经过40年成功保护,现在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到7000多只。通过种源输出和技术培训,来自"朱鹮故乡"洋县的朱鹮开枝散叶,在河南、浙江、四川、河北、广东、上海和日本新泻、石川及韩国昌宁等地相继建立了朱鹮人工种群基地。

(文/王志勇 苏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