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聚焦企业大气治理,坚持查实情、找症结、强基础、促提升的工作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专家支撑、企业升级、环境改善的企业提标升级济宁方案。

与2020年相比,2023年济宁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SO2、NO2、CO、O3分别改善13.3%、15.7%、5.0%、28.6%、24.2%、26.7%、2.7%。

调查研究,摸清企业现状

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为全面掌握企业现状,济宁市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方向,开展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5次,与25家企业面对面研讨。511家企业填报了调查问卷,反馈生产经营中遇到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困难223条,意见建议293条。

企业反馈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压力较大、缺少专业指导帮扶等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包括:优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强化培训指导等。真实的反馈让生态环境部门充分了解了企业的心声,明确了努力方向,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形成的调研报告获得全省生态环境领域优秀调研报告与研究成果一等奖。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回应企业诉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面向全市环保系统和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两年来,共邀请13位分别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科所、上海环科院、北京环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分别就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技术、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锅炉及炉窑排查要点、工业源VOCs减排途径与对策、低效治污设施排查整治、异味污染管控要点及溯源经验案例等方面进行授课,讲政策、讲业务、讲经验,切实提高了全市大气治理业务水平。

跟踪帮扶,一厂一策指导

精准指导绩效评级。济宁市按照广泛动员、全面摸底、定向帮扶的路径,以铸造、制药、焦化、水泥等行业企业为重点,对有意愿参与绩效评级的企业进行精准指导。利用新闻发布会、评级政策“明白纸”、培训会、调度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每年全面摸排全市有意愿提升绩效等级的企业底数,形成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帮扶台账,坚持自愿原则,由企业提出申请,针对性开展面对面定向帮扶。

首推“一厂一策”治理模式。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涉VOCs企业一厂一策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国内行业专家,从原辅材料替代、工艺改进、废气收集、环境管理等方面,对重点行业企业逐一诊断,开出“药方”,形成一厂一策综合整治方案,累计完成综合整治企业492家。同时,编制了《济宁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一厂一策绩效评估技术导则》,统一标准、对标复查,避免整改流于形式。

实施五大跟踪评估行动。采取市、县两级联动,专家、监测、执法三向发力的“2+3”监督帮扶机制,每年集中精干力量开展五大跟踪评估行动,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VOCs治理问题闭环管理,长效减排。2023年,针对涉VOCs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夏季跟踪帮扶,共帮扶企业152家,推动解决问题346个。累计检查工业炉窑企业284家,重点核查污染治理设施工艺类型、处理能力、应急减排措施落实等情况,推动解决问题277个。

守正创新,科技助力发展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现场执法监管频次,济宁市始终坚持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

济宁市依托智慧环保平台二期,借助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多年现场帮扶经验,开发了VOCs污染源一企一档综合监管系统,包括涉VOCs企业档案管理、巡查帮扶、活性炭更换监管、监测监控等4个功能模块,各级通过线上线下发现的每个问题都能留痕存档、跟踪整改、反馈落实,真正做到监管闭环。企业可根据系统全面了解自身不足,并针对性开展提升整改工作,避免重复投资。一企一档系统从业务流程到功能模块设计“讲科学”“接地气”,兼顾精准性、实用性。

目前,该系统已建档的涉VOCs企业近2000家,对合法守规企业无事不扰,对问题隐患远程帮扶。活性炭监管系统能够实现对使用活性炭的企业的更换周期自动核算,并根据生产情况动态调整,短信和线上远程提醒临期和超期未更换的企业及时更换,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辖区内企业活性炭使用情况,对重点企业再进行现场精准执法。

此外,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广泛动员、指导帮扶重点行业企业积极申请中央、省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治污改造项目,为环保绩效先进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解难纾困。


文:李盈盈 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