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厅举行。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杰介绍璧山区推进美丽重庆建设重点工作情况。
张杰表示,璧山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西部,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是中心城区向西发展的首站。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闭环管理,实现长治久清,璧山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试点,创新提出“三分三全”治理思路,即通过对农村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级监管”,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监管”。
积极行动,全面织密建设体系“保障网”
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环境保护深度融入村民公约,大力推行“积分制”“院落制”,成功激发村民“共享、共管”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村民踊跃参与到农村污水零直排村的建设与管理中。同时,璧山区压实镇街责任,推行“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将污水设施运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主体。
美丽乡村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多措并举,有力打响深化治理“主动仗”
以七塘镇将军村、喜观村为试点,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编制项目方案与技术导则,深入探索多元化污水处理模式,总结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璧山经验。构建起“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实现了市级指导、区级统筹、镇级监管、村级巡查以及第三方专业运维的高效联动,确保治理工作持续深入、长效稳定。目前,已系统梳理出7大类环境问题,明确了33项重点任务。如今,将军村和喜观村曾经黑臭的水体变得清澈,异味消失,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理成果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图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创新路径,探索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
在资源利用方面,依据将军村和喜观村实际情况,对污水进行科学的分类分质分级资源化利用,全面覆盖集中居住区和分散农户。通过这一创新举措,每年成功减少污水排放9.64万吨,农村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河塘沟渠重现清澈,水生生物开始回归,群众休闲也有了好去处。在成本控制上,坚持“利旧”原则,巧妙整合改造现有设施,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民宿纳管收费、资源化还田付费等多元化方式,加上政府提供补贴,实现了农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不仅为璧山区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也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农村污水治理提供了借鉴范例,在推动农村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璧山区将在现有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探索农村污水“投、建、管、运”机制,在全区各镇街开展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进一步扩大治理成果,为建设巴渝和美乡村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