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煤集团黄陵矿区,一派“热辣滚烫”的学习交流场景:一批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有拼劲,善学习勤钻研的“专家能手”摩拳擦掌,倾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机电公司机电总厂电修车间实训操作区,郗卫平正聚精会神地排查着变频器线路故障,一旁的技术图纸已被翻得卷起了毛边。此时的他正在专心备战陕西省“长庆杯”职业培训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像这样高规格的赛事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近年来,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因地制宜创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育一批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有拼劲,善学习勤钻研,能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激发职工成才内驱力
日前,笔者来到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李海清技能大师工作室”,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热辣滚烫”的学习交流场景。
在钳工实习区,几名职工耐心地打磨加工着工件,技能大师李海清用游标卡尺细心检验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在供电系统实训区,七八名青工围着电气保护试验装置,争先恐后地跟着师父学习系统接线知识……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优质的成长平台和科学的成才机制是培育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黄陵矿业机电公司吸纳了含机电设备维修、钳工和高压电工等岗位的技能人才,创建了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产业工匠人才”李海清为专业领头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在技能人才培育、新装备新技术应用及技术难题攻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领头雁”作用,采取“大师牵头、学员参与、交流融合、技术攻关”的教学模式,常态化开展“一对一帮教”“AB岗”作业、理论知识学习等业务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及技能认定等活动,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岗位技术能手。其中60后“特级技师”盛红杰、80后“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煤工匠”郗卫平和90后“黄矿工匠”姚文喜三代师徒成为了传道授业经典“传奇”。
“公司现有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16人,技师21人,我们根据职工技能等级每月发放1000元、600元、400元的津贴,以此激励职工向更高层级跃进。”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
为畅通职工晋升渠道,激发职工成才内驱力,该公司按照“新八级工”政策,引导职工积极参与职业等级认定,建立与之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和薪酬分配制度,在待遇上要求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倡导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激励更多的产业工人向技能等级“金字塔尖”冲刺。
培育新“智”产业人才
在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综合车间全自动托辊生产线,数十米长的生产线上只看到两名职工在上料口负责原料给进,操作手郭英慧在系统电脑前设置好参数,切割机便自主切割钢管,通过传送带送至焊接室,焊接机械臂灵活摆动,火花四射,不到一分钟,一根成品托辊便加工完成。
今年三十出头的郭英慧在托辊线上已经工作了10年,见证过托辊加工从无到有,经历过从手动加工到全自动化加工,在智能化装备升级过程中,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操作手成长为技术能手。
“生产线升级成全自动智能化装备,我们操作工也要升级。”郭英慧笑着说。
在黄陵矿业大力推进“智能矿井 智慧矿区”,实现传统煤炭产业智慧升级建设进程中,智能化综采装备技术和先进工艺应用广泛,作为矿区综采设备维修与机加工基地,机电公司相关产业也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投运……各种智能化装备相继投入使用。
面对智能化发展浪潮,传统技能工人势必会产生本领恐慌。是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满足智能化发展需求,还是固步自封,保持现状,成为了技能工人面临的选择。
“改变不了自身就要被时代淘汰!要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像郭英慧这样年轻一代的技术工人,他们渴望成为新一代产业技能人才。凭着灵活的头脑,不怕吃苦的精神,他们不断学习钻研新技术、新工艺、新业务,将创新能力与智能装备有机融合,积极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蜕变,逐步成为岗位上的“专家能手”。
如玩转数控机床,能加工精美不锈钢工艺品的仁爱军;镗铣加工工件精度达微米级,具有深厚技术功底的贺磊;还有激光熔覆加工好手王收收……
智能装备的广泛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倒逼产业人才发生“智”变,通过少数“智慧工匠”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产业工人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成为新时代的“智”力人才。
让每名职工成为“创客”
在李海清技能大师工作室一角,职工的发明专利证书和荣誉奖牌铺满了整面墙,科技创新成果模型整齐摆放在展柜上。这些荣誉和成果是该公司引领创新的最好见证。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主要负责矿区综采设备维修,职工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机械设备打交道。为快速提升设备维修效率和质量,职工根据需求创新设计想方设法、制作出一些维修设备或工器具,积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职工的创新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将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产生更高的效益。”李海清介绍。
为鼓励职工发挥创新潜能,公司定期开展“金点子”征集会,组织技能专家组针对职工提出的“金点子”进行分析研判,对具有推广价值的金点子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形成职工个人创新成果,并给予职工物质奖励,成果也以职工姓名命名,在厂区内大力推广,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创新动能和劳动热情。
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多年来,机电公司产生“五小”创新成果280余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0余项,职工创新创效成果硕果累累。
大到滚筒剥磨一体机、链轮轴组拆装机、自动水循环冷却装置,小到风门合页定位工装、液压立柱密封圈压装机及高压气罐搬运车等一系列职工创新成果在实践中诞生。这里面不仅凝聚着职工的心血,更蕴藏着职工的劳动价值。
“再小的点子只要有价值就值得推广。”在这样人人都能创新的氛围中,更多的职工争相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创新潜能,并能在岗位上实现“名利双收”,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人人都是“创客”的良好氛围。
文/张辉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机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