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襄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治理成果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同时,为更好的适应环境执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襄阳紧跟新时代生态领域发展脚步,进一步加强在执法机制、队伍能力建设、企业监管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不断规范完善执法工作,优化执法方式,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制度体系,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以执法大练兵工作为抓手,执法人员在基层一线锻造,苦练内功,勤修外功,转作风促实效,扎实开展执法工作,以有力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工作作风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的生态环境执法铁军,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着力提升环境执法水平。按照市生态环境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定期组织城区各派驻大队开展执法干部集中学习培训会、案例分享研讨会,将执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作成典型案例进行分享讨论,提高执法人员分析和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执法监管、法律法规条款运用等问题的能力,以会促学、以会促练、学练结合,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战斗能力。
二是建立任务领办机制。市支队领导干部带头领办工作任务,各城区派驻大队长、中队长、队员主动认领执法任务,明确工作方向,形成“从上至下、人人领办”的工作机制,破解执法人员不想办案、不愿办案难题,消除惰性思想,激发工作活力,紧盯、紧抓执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聚焦执法工作短板弱项、薄弱环节,以实战促进执法人员能力再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再提高。
三是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机制。近年来,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网格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强化执法监管+帮扶服务双管齐下,以环保推动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环境监管区域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内企业开展法制知识宣传、送法入企、执法帮扶,聘请第三方专家,对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式检查,“找症结、查病灶”,现场为企业“开具良方、祛除顽疾”,帮扶企业整改,杜绝环境污染问题滋生。
四是规范执法程序和流程。在日常执法中,注重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锻炼执法人员应对各类执法工作挑战,以污染源监管“双随机”抽查,加大错时监察、突击检查频次,巧用在线监控平台、用电管控监管和无人机巡飞等科技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对企业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严格遵照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条款执行,规范现场执法程序和流程,做到现场勘察、询问笔录等证据的收集、执法案卷资料的收集和制作及时、规范、完整,杜绝行政处罚行为出现行政诉讼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办理的每件案子有理可据、有法可依,提升执法办案效能。
五是刚柔并济促企业发展。在环境监察执法过程中,牢固树立“对企业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就是对企业最好的服务”理念,努力引导企业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执法检查精细度和执法帮扶精准度,对轻微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现场帮扶督促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指导企业内部环境管理规范有序,抓实抓细隐藏安全隐患问题,立行立改,严格落实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或环境违法企业实行约谈,以约谈会形式指导企业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同时开展整改问题“回头看”,及时跟进企业整改进展情况,防范企业“旧病复发”,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环境守法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文/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杨嫣琼、朱延生、张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