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陈晓晨是一名转业军人,2008年从大学毕业到海南省军区参军,历任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军需助理。在部队期间担任炮兵排排长,从门外汉到全团干部炮兵专业比武第三名只用了半年时间,担任军需助理仅三个月就在海南省军区组织的后勤专业比武中斩获名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受到省军区表彰。
勤学提能,快成长。2017年年底转业进入到荆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工作,对于初入环境执法队伍的他总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于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了他的业余主打“爱好”。学法律条文其实是一项十分枯燥无味的事情,他找来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着学,他认为“以案学法”既可以知道哪种违法行为对应哪个法律条文,更能提升自己在办案中熟练运用法律条文的能力。学取样监测,学无人机巡飞,学新设备运用,这些年他跟书本学、跟同事学,在实践中越战越勇,快速成长,逐渐从执法“小白”成长为一名环保执法“尖兵”,2021年他被提拔为现场核查科副科长,挑起了对全市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核查和查办大案要案的重担。由于业务能力强,他先后2次抽调参加部帮扶、1次抽调参加省厅帮扶,被表彰为2023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表现突出人员,工作成绩越来越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初上战场,不畏难。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向湖北省反馈“磷化工无序发展加重长江总磷污染,一些磷化工企业生产废水偷排、超标排放,磷石膏渣场和尾矿库防洪、防渗设施不完善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其中就有荆门市“胡双磷”地区的“三磷”问题。刚到支队工作的第三天,他就随工作专班到胡集镇开展驻点执法,当时的“三磷”行业整治刚刚起步,企业的环保意识还不太强,督办整改的任务十分繁重。任务在身,担子重,他和同事们一起冒着漫天大雪对磷化企业的生产线、治污设施、磷石膏堆场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并列出问题清单交办企业整改,每晚回到酒店,衣服、鞋子都满是泥巴,他总是笑笑“这和我们当兵时比起来,不算个啥”。经过这些年反复整治,荆门市“三磷”整治已初见成效,“三磷”企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完成,磷石膏综合利用已上台阶、磷石膏填埋场标准化建设业已完成,周边地市多次来荆门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
火眼金睛,抓现行。2021年9月,他参加湖北省监督帮扶组赴济源市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帮扶,对在线监控仪器进行检查现场时,他发现烟尘仪最大量程200毫克/立方米,在线监控颗粒物实测值却只有13.50毫克/立方米,随即决定爬上废气采样台去看个究竟。他迅速爬上30多米的废气采样台,认真对采样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终于发现该公司为了掩盖颗粒物检测真实数据,人为地对烟尘仪光源探头进行遮挡,干扰了取样监测,导致烟尘仪无法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废气样品,涉嫌在线数据弄虚作假,固定好证据后迅速移交属地环保部门进行了练查处。
他说6年时间可以读完大学本科+研究生的课程,但是6年时间的环境执法工作才刚刚“入门”,要留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荆门,需要一代一代环保人学好业务、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
文/荆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马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