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质量不断优化
“气质”有提升。2017-2021年,恩施全州空气优良天数分别为317天、334天、344天、352天、350天,优良率分别为86.8%、91.8%、94.5%、96.4%、95.9%,近三年无重污染天气。
水质稳定达标。大龙潭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及大沙坝、长沙河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较好地完成了省定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土质持续改善。开展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实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完成883个农用地土壤采样点和270个农产品的采样、监测及土壤质量类别划分等工作,完成1100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环境总体安全可靠。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估达标率100%。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性环境安全事件。
环境整治卓有成效
2017-2021年,累计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3420万元,完成了 113个村的环境整治任务。构建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污水处理系统,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运行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转处理能力大幅增强。
生态创建成果丰硕。持续加强秸秆垃圾禁烧,移动源污染、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管控,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8起,罚没收入1000余万元。2017-2021年,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成功创建省生态乡镇7个,省生态村49个。2021年,白杨坪镇洞下槽村被纳入首批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系全州唯一试点。
生态工业稳步提升。全市形成清洁能源、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物流商贸、电子商务等生态工业板块。中国硒谷富硒产业联盟总部七大服务中心基本建成。
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以大峡谷、清江画廊等8个A级旅游景区为重要支撑点,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其中,“湖北思乐”肉制品、富硒大米等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远销海内外。“恩施玉露”入选“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恩施马铃薯”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环保督察整改有力
恩施市始终将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检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整改到位。2017-2021年,中央、省各级环保督察共反馈问题274个,已完成整改263个,剩余达到序时进度。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深度溯源421个、监测214个、整改完成108个、树牌12个,清江流域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8月30日,清江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美丽河湖”。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截止目前,恩施市累计实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28个,总投资1.38亿元,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PPP项目、龙凤新区空气和大沙坝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车坝河及喻家河饮用水源工程、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正酣。
2021年,恩施市立足“大生态”,围绕加快绿色崛起,积极谋划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36个,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以实现更大价值转换。
(文/唐恩鹤全靓)
(图/恩施州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