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的表情有什么关联?最近,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一群年轻人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环保主题宣传片《表情·喜怒忧思》,在线上发布后广受好评。取得了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在贵州日报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上收获近20万点播。
近年来,贵州省创新环境宣教模式,打造品牌宣教产品,让生态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将生态环境宣教从专业数据变成温暖感知
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年轻的环保工作者们看来,表情反映心境,环保关注生境。好的生境,能让人拥有充满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心境,生境在保护和永续利用的逻辑关系里,可以塑造一个更加成熟丰满的心境。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梁隽是短视频的编剧,近年来,他已陆续拍摄制作了多部环保主题宣传片,包括原创生物多样性主题公益情景剧《办公室里的好声音》《其实我很温柔》,环保科普节目“环保你我他”《给医疗废物贴上“身份证”》《黑烟车的“空中克星”》等,他希望把生态环保的概念,从专业的数据,变成温暖的感知。“我们想把贵州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的成绩、保护并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期盼都具象为不同的表情,把宏大的生态价值观缩小为人的一次微笑、一次怒目、一次皱眉、一次深思,传递一种呼吸俯仰皆有环保的理念,让环保从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污染物削减数据、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这些与公众有疏离感的概念,变得更鲜活。”梁隽说道。
汲取本土文化,创作贴近日常的宣传产品
近年来,贵州环境宣教工作致力于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本土文化和生态资源中汲取养分,贴近生活、贴近公众,力求创造出具有亲切感的生态文化产品,擦亮生活中的生态文明底色。今年6月,一辆精心包装的生态主题地铁串联起贵阳市近年来涌现出的“生态新地”,市民乘坐地铁出行,通过打卡生态公园、污水处理厂、生态科普馆、博物馆等地,抽取精美的盲盒。“探寻生态贵阳”活动在倡导人们低碳出行的同时,引导市民走进环保公共设施。据统计,搭乘“生态专列”乘客累计10万人(次)以上。与此同时,线上互动话题社会关注热度持续上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60万。“山更青啊水更绿,让中国更美丽。”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曲《让中国更美丽》,在贵州大地上唱响了苗语版和侗族大歌版。谈起这次生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奇妙融合,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环境宣教工作人员王绍旋说:“依山傍水而生的贵州少数民族,孕育出特有的本土文化,本土与现代的碰撞,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更广、触达更深。”
本土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体现在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出品贵州本土方言说唱《节约有内涵》《养成好习惯》,以活泼的形式,引导广大家庭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有你们才有美丽贵州》作为贵州省六五环境日主题系列海报,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宣传主题,以贵州本土特有物种为设计元素,以科普与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带领公众认识贵州的多样物种,倡导人们成为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者。
如今,贵州环境宣教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在推进全民参与环保、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贵州生态环境宣教工作者将从进一步加大环境科普力度、进一步体现本土特色、进一步找到环保工作与公众共情点等方面,继续探索环境宣教工作的贵州模式。
(文/陈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