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山北风清,千里万里月明。《敕勒歌》声悠远九州,《木兰诗》韵激越千秋。包头,边城山嶂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就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要冲。大青山苍莽庄肃,承袭着绚丽的阿善陶绘和辉煌的阴山岩画,穿过了漫长的迭代演变和厚重的历史风烟,如今的包头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全球稀土产业中心,誉称“稀土之都”。坐落在此的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稀土”),在超过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为建设现代化品质城市,为推动中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卓越的力量。

千载之机,“双碳”赋彩厚重底蕴

当前形势,稀土产业居于供需紧绷、寸辖制轮的发展旺势,也处于资源重组、产业重构的蕴化前夜,北方稀土动中窾要,迎接机遇——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根基,多项世界第一,底色厚实、成色鲜明;

趋向嬗变的技术创新及自主跨越,“双碳”赋彩加持,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胸怀己任,谋求发展高位

北方稀土成立于1961年,现有控参股公司50余家,具备稀土冶炼、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深加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研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稀土行业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平台,是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稀土集团。

稀土战略价值堪称国家科技竞争的高地、国防军工建设的基石、大国制衡博弈的热区。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稀土供应国、生产国,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北方稀土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为国家安全和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心系责任,探求行业高质

当前,国际原料供应格局不断变化、国内行业规范力度持续加强,材料和应用呈不断分化趋势。国家出台系列文件确立“总量指标控制”基调,《稀土管理条例》则提供了法治基础。北方稀土胸怀全局、令行景从,目前产品达11大类、50余种、近千规格,产业涵盖全部五大稀土功能材料。其中,冶炼分离、稀土金属等原料产能位居全球前列,年产磁性材料合金4.1万吨、抛光材料产能2.35万吨、贮氢合金8300吨、稀土基烟气脱硝催化剂1.2万立方米、稀土永磁磁共振成像仪100台、混合汽车镍氢动力电池生产能力达100万只。成绩和突破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引擎,北方稀土胸有丘壑、志存山河,一力破解产业结构之困,躬身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源头减量化、治理资源化、利用再生化的治理体系,对推进我国稀土工业绿色发展具有现实引领和深远示范价值。

肩负重任,冀求低碳标杆

2014年我国通过“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释放了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启绿色发展理念;2020年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发布,环保要求与压力更趋铁律。

北方稀土以绿色发展为战略基点,科学谋划,技术创新,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型智能化工厂,成为了行业低碳发展的标杆。目前,创新驱动和低碳发展两大战略已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彼此支撑、不可或缺。前端分离企业阔步前进,后端功能材料企业有序铺陈,旗下多家企业获评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称号,冶炼分公司的稀土氧化物、稀土碳酸盐,华美公司的稀土氧化物、稀土碳酸盐,磁材公司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发公司的稀土湿法冶炼分离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千钧之担,绿色赋能创新发展

从朴素的绿色增辉,升级为绿色领航,进而到绿色赋能,北方稀土走出了一条传承之路。

不畏浮云遮望眼——远见,打造生态战略

步履不停、开拓进取,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文件精神,启动节能降碳战略规划,从“绿色制造”中摸索“制造绿色”经济增长点——MVR+三效蒸发结晶工艺、氨水转化工艺处理工业废水,率先实现国内工业废水“零排放”;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焙烧尾气脱硫系统改造、尾气酸回收项目,实现外排烟气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发展稀土农肥及相关产业,建设稀土植物营养液、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剂项目试验线,实现绿色创收;自主研发轻稀土碳酸盐连续沉淀、碳酸氢铵与氨水的混合沉淀剂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电耗降低29%,废水量降低40%,申报国家新型发明专利2项;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项目。

不破楼兰终不还——洞见,开创数字先河

集生产、安全、质量、资源、能源、环保于一体的生产管控系统平台逐步实现信息化数据采集,打造绿色化工厂;以稀土生产“三废”综合治理技术改造工程为契机,在焙烧、萃取等多个领域开创行业自动化生产先河,带动了稀土行业清洁生产和自动化控制里程碑式发展;以“智能工厂”为目标,围绕稀土冶炼分离、稀土功能材料两大产业,推进整体信息化建设,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端、边、云架构,建立“平台运行管控,工厂智能生产”业务管控系统,生产模式实现从人工操作、半自动化到自动化信息化有机融合的跨越。其中,宁波展昊合金智能化系统可实现单人对11台熔炼炉的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大幅提升生产效费比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不惜千金勒天马——灼见,制订降碳标准

北方稀土致力标准制订,问鼎绿色翘楚,主要环保指标达到行业一流,推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结构转型。

——继提出“双碳”目标后,从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精准发力,梳理确定节能降耗攻关指标,推动节能工作标准化,2021年能耗指标较上年整体降低9.1%。

稀土功能材料——钕铁硼

——制订了《绿色产品设计技术规范 稀土火法冶炼产品》、《废旧烧结钕铁硼磁体再生利用技术规范》等绿色系列行业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稀土湿法冶炼分离产品》等绿色系列团体标准,布局制订首个稀土行业碳核算行业标准《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含氟的稀土矿物颗粒的处理方法”等高价值国际专利先后在美国、日本、欧盟获得授权。

千里之志,数智续写绿色篇章

未来已来,北方稀土高举初心之旗、牢筑绿色之基,以价值认知、科技硬核、人才布局,在全球竞争中征帆数智,绿色通途上续写辉煌。

夯实科研根基,涵养格局之法,塑造“殚精竭力以成之”的数智理念。北方稀土将顺应时代浪潮,聚焦“数智格局”,打造“数智稀土”,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数字化变革为核心、智能化应用为路径,重塑经营理念,重绘发展蓝图,重建创新范式,持续落实“科改示范行动”,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对标,树立“一盘棋”思想,悉力推进全要素整合共振、全链路串联集成、全流程智慧协同,切实提升综合竞争力。成立磁材事业部,与安泰科技组建合资公司,实施高端稀土永磁制品产业项目,推动建设全国稀土产业创新新高地;积极探索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人员股权激励、短期成果及时奖励、成果转化分红等激励机制,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以更加灵活的科研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赋能。

优化科研载体,厚积薄发之势,锻造“岂因得失避趋之”的创新基因。创新基因可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北方稀土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科研方向,积极关注现场、产业对科研的需求,建设、完善了国家级科研平台;加大科研投入,比预算进度指标增加90%;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着力打造稀土新材料创新基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强磁场”;拥有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建有“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稀土新材料国际合作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下一步,将强化重点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稀土原料产品——稀土化合物

激发科研活力,赓续潮头之巅,打造人才雁阵。人才是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基石。数智化转型使人才与技术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相互渗透,彼此赋能。北方稀土“引进外部高层次人才”与“厚培现有人才沃土”双线并行,以项目合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人才,市场化选聘浙江大学教授严密任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依托所属国家级科研平台,柔性引进8位高端领军人才加入稀土“科研战队”,将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平台的战略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全方位畅通科研人才成长“快车道”,实现群体智慧的汇聚融合和应用价值最大化。

千秋戈壁,昔日李白豪情奔涌;万里边塞,如今我辈壮怀逸飞。北方稀土持续推进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及工艺技术改造,致力于释放更深层次绿色发展新动能内涵,这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荣光,更是北方稀土谱写的责任履历。大青山下,未来可期。

北方稀土将高举“国家使命内化于心,数智创新外化于行,绿色发展物化于制”的战略旗帜,以梦为马,不负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恪守百里征途、绿色发展之圭臬,吹响百倍努力、继往开来之号角,招展百分答卷、云程发轫之宏图,刷新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最佳成绩,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大步迈进,踔厉奋发,走出“双碳”时代环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