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绿戈壁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穿行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这里一改昔日“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荒芜景象,如今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生机盎然。
黄河公司“光伏羊”
塔拉滩的悄然变化缘于2011年,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在这里利用荒漠化土地和光照资源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将生态环境保护全盘考虑到项目建设中,黄河公司一直以来践行并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建设光伏电站时坚持机械化打桩,最大限度减少开挖,避免对地表造成扰动,增加成本抬高支架,创新设计并使用无事故油池箱变,不断突破电池及组件的转换效率,不断压缩光伏电站系统集约化程度,打通光伏绿色循环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集聚了黄河公司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决心和用心。
鳞次栉比的光伏板给戈壁荒滩披上了一件“防晒衣”,光伏子阵区内平均风速降低41%,水分蒸发量减少50%。此外,定期清洗光伏板的水滴,有利于土壤保墒和植被恢复。驻守电站的员工也有意识地播散草籽,种植雪菊、云杉等易存活还能防风治沙的绿植,短短几年,塔拉滩戈壁穿上了绿装。
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可以从光伏电站内植被覆盖的卫星遥感影像直观对比看出:园区植被覆盖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增幅达15%。黄河公司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为减少风沙对光伏板影响而撒下的牧草种子,如今竟然高出光伏板一大截,这又带来了小麻烦,牧草遮挡影响光伏发电,冬天还易造成火灾隐患。既然是草“患”,何不引来羊“管”?
从2015年开始,黄河公司试着在光伏园区内牧羊,草得以控制,实惠了牧民,还增加了经济效益,一举多得。“光伏+生态治理+生态牧业”的新模式逐渐形成,“光伏羊”的盛名也家喻户晓,成为青海的靓丽品牌。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黄河公司始终致力于清洁能源开发,开展光伏电站生态环境研究,以光伏产业带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成立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河公司分实验室,积极探寻和研究如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维护高原生态基本功能和健康开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植此青绿黄河上
沿着塔拉滩向西,来到黄河上游“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象一览无余,黄河水在这里清澈无比。通过龙羊峡水库多年的调节作用,引黄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下游省区年灌溉保证率由56%提高到80%,保障了沿黄9省区几十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生命线,使黄河水出省断面的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水体,为沿黄各省份调水、防洪作出重要贡献。
黄河公司龙羊峡水电站
从龙羊峡水库顺流而下,来到拉西瓦水电站。“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泄洪景象令人叹为观止,黄河水在这里居然是青绿色的。舒适的浅湾吸引着白天鹅每年不远万里从西伯利亚迁徙来过冬,对水质和栖息地生态环境十分挑剔的白天鹅是生态“检测器”更是“代言人”,水电站库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黄河公司在黄河上游建成11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154万千瓦,梯级水电站不仅可以发电,源源不断提供清洁优质能源,还起到供水、防洪、防凌、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等重要作用。
随着梯级水电站相继蓄水,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增加了600平方公里的湿地面积。与此同时,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的拦沙作用,也使黄河的输沙量降低近61%,保障了黄河两岸地区用水的水质标准。黄河的凌汛破坏率从 86.08%—100% 降低为 11.77%—18.23%,凌期平均封河日期推迟、平均开河日期提前、封冻天数缩短,使黄河安澜无恙,奔流不息。
目前,黄河公司正在加紧羊曲水电站的建设,首台机组计划于2024年7月建成投运。羊曲水电站采用“光伏+储能”作为施工电源,充(换)电重卡和DH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实现施工运输“低排放”,生产污水“零排放”。
既要开发黄河,更要保护好母亲河,守护好“中华水塔”,守护一江春水向东流。黄河公司建设的每一座水电站都是一个生态景区,每一个水库都是湿地公园,每一个水库都是“中华水塔”的蓄水池。
自2009年起,黄河公司积极保护黄河珍稀鱼类资源,投资上千万元在积石峡、公伯峡、苏只等水电站建设鱼类增殖站,对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等土著鱼类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研究,还启动8座水电站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建设试点,全过程监督所属河段的各类生态环境和主要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每年在黄河上放流土著鱼类,目前已累计增殖放流各类鱼种千万余尾,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植此青绿荒山里
一路向西,来到柴达木盆地南缘,在满目荒野和一片寂寥中闪烁着一座“绿洲”——黄河公司夏日哈木镍钴矿。该矿区是全球近20年来发现的最大的硫化镍钴矿床。矿区一年四季无色差,被戏称为“火星”,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黄河公司打造出“荒漠绿洲式矿区”,在这里续写绿色“传奇”。
黄河公司夏日哈木镍钴矿区
矿区中开辟出8000平方米的绿化区域,以光伏泵站的形式从夏日哈木河抽水对绿化区进行持续滴灌。碱草、青稞、中华羊茅、黑麦草等绿植在这里“安家落户”,目前成活率在80%以上,为夏日哈木增添
了一抹绿色的生机。
绿色矿山不只于绿化,包含了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和数字化应用、环境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铲车、矿卡等采掘运输设备纯电动化,降低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的综合排放指标,利用矿区太阳能及荒漠化土地资源,配套绿电智慧能源,实现了以光伏为主的多种能源协同的综合智慧供配电网系统,黄河公司打造出“低碳绿色 • 智慧矿山”开发模式的示范。
跨过柴达木盆地,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由黄河公司“揭榜挂帅”的可可西里高寒高海拔用电供暖供氧一体化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5 个保护站落地实施。
5个保护站共新增光伏装机容量80千瓦,配套储能容量384千瓦时,增设制氧设备3套,附加18个鼻吸端口,另外配备17台小型便携式制氧机,站内还加装了集热取暖器,供暖面积共达 365 平方米。
保护站上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工作人员也更加勤恳,今后保护站的布点范围有望扩大,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得以黄河公司绿色清洁能源护持,“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恶劣环境和偏远边防线多能互补和创新融合的潜力再次被挖掘。
可可西里高寒高海拔用电供暖供氧一体化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
可可西里高寒高海拔用电供暖供氧一体化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的成果,得到各界人士的肯定,有人称赞该项目是清洁能源综合应用与保护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典范,成为同类地区离网电源系统中的样板,技术创新成果今后可为类似项目实施提供支持。
植此青绿出海外
冲出中国,打开国际视野,黄河公司拓展“新能源+”、微电网、绿氢、综合智慧能源国际化应用,着力打造境外示范型、国际一流投资项目。
2021年,黄河公司参股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离网型综合智慧能源和储能项目——沙特红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项目由光伏发电、储能、生物质发电、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制冷等系统构成,可实现绿能低碳排放、淡水循环利用,具备较强的示范效应,对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落实中沙两国清洁能源合作、深化中沙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黄河公司亮相以“共建生态文明、同享品质生活”为主题的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青海活动日启动仪式暨推介会,向世界展示坚持能源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用能源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公司,也向世界各国衔去技术创新合作、互利互惠、互信互助的“橄榄枝”。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目前,黄河公司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74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1324.5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91%,成立23年累计完成清洁能源发电量7121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2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6亿吨、二氧化硫189.34万吨,为中国西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环保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青豫直流”特高压配套电源
黄河公司注册“清洁黄河电”商标,累计外送电量 762.72 亿度,输送到全国 15 个省份,在青海“绿电行动”中超长续航,“清洁黄河电”为北京大兴机场充电,通过“青豫直流”特高压电“点亮”河南驻马店。
新阶段,新起点,新征程。黄河公司以“三个定位”(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行者、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主力军、国家电投“2035 一流战略”高质量落地的引领者)、“四个标杆”(国家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的标杆,源网荷储、多能互补两个“一体化”基地建设的标杆,创新驱动轻资产发展的标杆,区域化、专业化统筹发展的标杆)、“两个典范”(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央地合作的典范)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在青海海南州、海西州的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展规划,开展黄河上游梯级电站调控枢纽基地规划和建设,以及光储一体化实证基地项目。
植此青绿,又不止青绿,黄河公司用清洁能源守万物生灵,更护碧水蓝天。
(文/吴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