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淄博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行走进沂源县,实地了解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进展情况。
沂源县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是“齐鲁屋脊”,也是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近年来,沂源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打造“生态高地”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主线,深入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擦亮生态名片 守护绿水青山
沂源县将生态作为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亮点,作为加快县域发展最大的资本和优势,作为沂源最为宝贵的财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积极打造“高山林海、生态沂源”“深呼吸”“生态县”等品牌,推进“沂源红”苹果、奥运果、全运果、世博果等有机水果品牌,扩大品牌带动影响力,努力使沂源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绿色发展胜势。
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沂源县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整治“散乱污”企业1011家,淘汰锅炉、煤气发生炉142台,起底式排查整治企业458家,开展98家企业运行设施智能电表安装、48家企业治污设施在线监控安装,实现重点企业精准管控治理。持续开展沂河水系的全流域生态治理,建立健全沂河水质管控闭环机制,在城区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程”,推进城市管网雨污分流、覆盖盲区整治工程,完成了两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改造,提高了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立县级河长和镇(办)河长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河湖管理体系,聘用河湖管理员330名,全面构建起河长、湖长、警长统筹调度,河管员定片、定段、定点负责,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县域河湖管理“全覆盖”。
沂源县不断强化大绿化理念,全民动员、全域推进,因地制宜建设“森林镇村”“绿色庭院”,建成综合性公园8处、“拇指公园”55处,打造16公里“樱花大道”,进一步提升绿化品位。全面推行林长制,着力在荒山绿化上加码用力,立足70万亩林果资源优势,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不断巩固扩大造林成果,实现了生态改善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聚力产业升级 推动生态富民
沂源县聚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16.37:41.79:41.84优化为12.08:40.39:47.53,获评山东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累计实施产业新动能项目427个,完成投资58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3万户。沂源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93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板块初步形成,构筑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西部宜居新城、南部产业新城、东里低碳绿动力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始发力。
聚力乡村振兴,沂源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3处、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应用场景17处,被认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20.8万亩,建成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9处。建成山东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阿里巴巴(沂源)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00家,被确定为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沂源县建成城乡一体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置率达到100%。加强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乡村里的中国”等一批文旅项目顺利实施,“一山一崮”“水墨鲁山”“鲁驿故道”“沐心康养”等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统筹推进,带动形成“多点开花、全域突破”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文/淄博市生态环境局 刘杰 刘巨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