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昌化工”)是个丰收之年,特别是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先后荣获苏州市水效领跑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效领跑者,首次获评江苏省节水型企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水效领跑者等荣誉,组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斩获工业废水处理工赛项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始建于1970年的华昌化工,是国家大型企业江苏华昌(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坐落在长江三角洲的江苏张家港,地处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之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华昌化工形成以基础化工为主,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氢能产业并举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企业,已建成张家港和涟水两大生产基地,年产200万吨系列高浓度复合肥、66万吨氯化铵、40万吨尿素、50万吨合成氨、60万吨纯碱、32万吨丁辛醇、10万吨精甲醇等产品生产规模,其中复合肥产能位居江苏省前列。

科学治水,提升治水成效。“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是指同类可比范围内用水效率处于领先水平的用水企业。华昌化工合成氨产品2020年单位产品取水量为6.63立方米/吨,优于行业内先进指标9立方米/吨,处于行业领跑地位,为同行业树立了标杆。

“我们从2012年开始,进行原材料结构调整的改造。整个装置达到了节能、节水、安全环保作用,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接下来通过水资源管理项目、包括全厂性的减排改造,减少原料用水,同时也能节能。”华昌化工工艺总工程师陈建如说。

在华昌化工一体化管控平台,合成氨生产单元的水系统数据实时在线,工序水耗的各项指标可视可控。这种数字化的可视化管理,让操作人员每次都能在需要补充水的临界点进行精确补水,从而降低水耗,减少排污量。

“加强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及时掌握水质的情况,便于我们操作工更加精准、有效地调节补水量和排水量。”华昌化工水资源管理科科长陈会栋介绍。

统筹治水,紧盯重点领域。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华昌化工每年地表水取水量逐渐增大。华昌化工始终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理念,通过梯级利用等措施,让水资源循环起来,最大效能利用好水资源。公司作为省控级取用水企业,年计划取水许可量为1924.3万吨。而2021年实际取用水量为1156.44万吨,比2020年下降了266.68万吨,直接节省取水费用104万余元。污水处理量76.88万立方米,比2020年增加54.38%。通过数据可直观地看出公司在取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成绩。2021年,公司加强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管理,积极开展“学先进、找差距”、“双增双节”等活动。通过不断努力,在满足全厂生产装置用水的同时,增加水的梯级利用,降低取水量,水资源利用更加统筹高效。

2021年,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和高压态势下,由公司环保部门牵头协调,全厂水环境治理项目有了新的突破。中水回用反渗透装置正式调试运行,浓水分盐装置凭借自己操作、调试,顺利出盐,打破部门原有污水处理的局限性,延伸工艺路线,实现中水以及离子交换中和池废水的进一步处理,改变了原先污水处理站、气化污水处理站作为废水末端处理装置的定向思维,现在的污水站已变为废水处理的“前哨”。引入投用新装置、新工艺,进一步实现了中水的闭环回用,极大地提高了水效利用。为保证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结合部门人员架构情况,组织精兵强将,会同项目指导厂家,学习工艺流程和维护保养;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不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抓住每次实践、学习、锻炼的机会,培养多面手,最终实现班组操作人员机动性调节,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精准治水,突出关键环节。从管理中挖潜、向技改挖潜。华昌化工成立专门的节水管理领导小组,每个车间建有节水管理点,每个码头建有雨水收集池,每天对用水、排水进行统计、分析,查找问题点并持续改进。他们还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评选,提升员工参与节水的积极性,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比如污水站中水池接受化水反渗透浓水后进行中水回用,回用处理达标后的水补充到循环水,从而减少二级用水量。另外将化水过滤器反冲洗水送净水站处理,提升高密池系统处理能力,出水送循环水作为补水,富余的补充到清水池,减少一级取水量。同时严控循环水排污,将钙、氯离子等指标控在高限,提高浓缩倍数,以减少整体排污量等。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可行性措施来提升取水节水工作,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华昌化工环保总监周利民表示,接下来,随着公司2022年水环境整治阶段性目标的提出,将更好利用已有水处理装置,进一步提标减排,全方位助推水环境向着达标、可控、减量、美化的方向迈进。同时针对内河河道生态优化工程,开展雨水管网等隐蔽性工程排查,统筹规划老生产装置电缆沟架空,提升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硬件系统。加大生产装置区域内控监测点的考核力度,拿出极端恶劣天气初期雨水收集的应对措施,完善收集设施,处理能力实现最大化,争取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道。

(文/张馨月 陈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