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地处乌江上游的开阳县,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要求,科学解决洋水河总磷污染问题,开阳义不容辞,勇敢担当。开阳县委、县政府守初心,担使命,洋水河“三最两确保”(最坚决的态度、最科学的方案、最精准的措施;确保矿山企业污水处理稳定实现达标排放,确保大塘口出境断面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总蓝图”真正得以实现。
洋水河属于乌江二级支流,跨开阳、息烽两县,主要流经开磷矿区(双流镇、金中镇、永温镇),经大塘口汇入乌江。洋水河流域磷矿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级磷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但也由于磷矿长期开采及磷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致使洋水河水体遭受到严重的累积污染,主要污染物即为总磷。根据洋水河大塘口特征污染物总磷指标监测数据显示,治理前2015年6月高达6.40mg/L,2016年均值为2.53mg/L,2017年均值为1.61mg/L,2018年均值为0.25mg/L,治理后2019年均值为0.15mg/L,2020年均值为0.20mg/L,2021年均值为0.13 mg/L,2022年上半年均值为0.14 mg/L。洋水河历经六十多年来首次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群众口中多年的“牛奶河”彻底消失,开阳正将一河清水还百姓、送乌江。
强化污染源解析精准治污
2018年12月,开阳县为了提高洋水河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彻底根治洋水河总磷污染问题。开阳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第一时间聘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并在贵阳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提出了“6+1”治理总体思路。随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立即组建了国家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贵阳驻点工作组,工作组由“水生态环境治理、清洁生产、水环境工程与风险评价、中国无机盐协会”等专家组成,主要以“摸清现状、找准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服务管理”为基本工作主线,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突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三源齐控”,全方位指导、全程跟踪参与洋水河的深度治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历时四个多月120余人次深入洋水河实地开展详细的污染源调查研究与分析,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出具了《流域主要污染治理设施有效性评估报告》、《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报告》等报告,形成了《开阳县洋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方案针对洋水河“矿山企业”、“磷化工企业”、“工业渣场”、“道路面源”、“生活源”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强化技术指导 科学治污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的《开阳县洋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基础上,开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开阳县洋水河流域总磷污染问题整改工作攻坚实施方案》,提出了“九大提升工程”措施,科学化推进整改。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指导和帮助下,开阳县更加注重淘汰传统及落后的治污设施,升级改造现有环保设施,提升环境治理和管理水平,深入扎实开展“九大提升工程”。“九大提升工程”的实施,使洋水河水质发生了显著改善,总磷指标由2015年均值3.54mg/L逐年下降,2021年度均值为0.13mg/L。
强化部门和企业职责 依法治污
开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切实要求县直部门必须做到管行业管生态环保,管业务管生态环保,管生产经营管生态环保,层层传导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和压力,压紧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一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及“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依法审批建设项目。二是严格排污许可监督管理。将排污许可证作为对排污单位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排污单位应当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贵州省涉磷企业污染物总磷特别排放限值》,同时规范污染物排放口,并设置标志牌。目前,洋水河周边企业共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污口16 个,水污染物排污口11个。三是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管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三合一”阶段,把好排口设置总关口,在确保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浓度达标的基础上,合理合规审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要求,规范设置入河排污口及标识标牌。四是加强监管,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总计检查洋水河沿线企业293厂/次,对有关企业违法行为立案查处10起。
综合整治 系统治污
洋水河起源于开阳县双流镇,经金钟镇、永温镇,于楠木渡大塘口镇汇入乌江。流域内主要产业布局有磷矿开采、磷化工企业、养殖业、传统种植业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组通过对洋水河流域内污染源进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以点、线、面结合的思路,针对磷化工综合提升、矿井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交通运输污染、堆场及农业种植面源等问题,先后完成自动化投药设施、堆矿场封闭、自动洗车喷淋系统、道路收集池、磷石膏风险防范、生态修复等整治措施,系统地解决了洋水河流域污染问题。
强化规划引领助推绿色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贵州省、贵阳市的精心指导下,开阳县不断补齐洋水河治理问题短板,确保河流水质持续向好,不在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在于标本兼治、寻找彻底拔除病根的“良方”。充分借势借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内顶级专业机构,倾力打造洋水河科学治理总磷污染的“开阳样本”,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制定清洁文明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实现流域污染治理体系与监管能力现代化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阳县正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实践。
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面对困难,开阳县始终保持韧劲;面对问题,开阳县始终坚定决心,全县上下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暨长江经济带问题反馈的整改意见要求,不折不扣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力以赴完成洋水河的各项整改任务,交上一份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清清洋水河,涓涓不息奔乌江。
文:杨擎擎 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