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健身公园、凉亭长廊、整洁民居……在徐州市北村村,处处彰显着“全国生态文化村”的温馨与活力。

北村村是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推动落实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柳泉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乡村治理,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以生态振兴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绿、富、美的统一。

打造乡村振兴先导模板

近年来,柳泉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北村为先导模板,依托微山湖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构建微山湖沿线“五村一区”党建联盟等机制。北村村结合传统村落保护,深挖渔元素和石元素,对老旧石房子进行保护性修复,3个自然村分别打造北村耕读文化、塔山渔村风情、西村梦里田园,“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幅画,一院一盆景”,探索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文化旅游”北村模式,逐步形成水产养殖、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四大支柱产业,有效实现了党建强村、产业富村。

在柳泉镇政府的支持下,北村村大力建设旅游工程、民生工程、环保工程,修建旅游环线5.4公里,涵盖渔船餐饮一条街、“乡里寒舍”精品民宿、观荷园、葡萄采摘园等观光园,年接待游客量80余万人次,带动800多名村民就业。组建电商服务中心,推动螃蟹、鸭蛋、荷叶茶等地方特产在网上销售,交易额累计550余万元。2021年,北村村集体收入18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4.1万元。

“蝶变”的北村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水美村庄、徐州市特色田园乡村、铜山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数十项荣誉。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长寿老人也开始“扎堆”。阳光晴好的日子,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老人,坐在北村的广场上,望着眼前的花草,享受着蓝天白云,悠闲与宁静。“目前,北村村共有6名百岁老人,90多岁的老人有好几十个。主要原因是空气质量比以前好了,靠湖吃野鱼,环境优美心情好了,长寿老人自然越来越多。”柳泉镇党委副书记李坚印说。

村头建起污水处理站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之一,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着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

近年来,柳泉镇狠抓环境提升,推动生态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镇。坚持因村制宜、规划先行,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也注重保留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对镇级河道实施常态化河长制监管,完成柳泉中心河道、农村污水管网、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等提档升级改造,协调河道沿线鱼塘、畜禽养殖退养或纳入污水处理管网。

八丁村的生活污水管道提升工程今年9月开建,施工完的路面已用水泥抹平,整个村道看起来干干净净。每户村民家门口都建有污水收集井,生活污水经由这里进入村里的污水管网。“污水管道铺设完毕后,将家家户户的污水通过管网到达村头的污水处理站,在处理站完成全村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和处置。”八丁村的毕书记说。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以来,柳泉镇持续发力推进户厕改造和公厕建设,按照能改尽改原则,因村制宜实施改造,将户厕改造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农家粪污经由管道排入院外的化粪池,经过三级沉淀后,接入污水管网或由村民就近利用浇地。

据了解,2021年柳泉镇共有24个村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全镇共铺设污水管网约190公里,惠及38个自然村8307户35750人;全镇改厕9069户,建成水冲式公厕133个。如今的柳泉镇,处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米袋子”“菜篮子”丰足充盈。

坚持因地制宜谋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微山湖沿线“美丽乡村”颜值,柳泉镇镇政府提升和拓展“北村经验”,投资6000余万元对北村、山西杨、上马、望马等12个自然村实施环境提档升级、建设星工厂、配建公共设施等举措。山西杨星工场投入使用,可容纳150余人,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推进富今农业速冻水饺、江苏弼元生态休闲农业、星星点灯创业就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发展二郎山田园综合体、楼山湾月季园、梅花谷、百果园等特色农业。如今,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西象村的稻虾生态养殖基地,采取“一季虾一季稻”模式,田间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稻虾共作每亩收益可达4000元,远远超过单一种植水稻或者小麦的收益。

柳泉镇镇长邓珊珊介绍,目前全镇水产养殖总面积16000余亩,主要以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微山湖小龙虾、青虾、鳜鱼养殖为主,推广稻虾养殖面积达到8000亩,渔业总产值3亿多元。

柳泉镇立足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谋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特色引领、宜居宜业、一村一品升级版的现代化新农村引领区,让基础农业平稳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特色产业竞相发展,书写出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柳泉新篇章。


文:李德超  朱海峰  王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