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四川的成功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生态纪录片《生态秘境》,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晚间黄金时段连续三天每天两集联播。纪录片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出品、中国环境报社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

纪录片共6集,是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CCTV9同档期节目中重点安排的新节目。纪录片系统、全面、生动地反映了四川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以壮美秀丽的画面再现四川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据了解,《生态秘境》在CCTV9播出后,后期还将继续在COP15官方中英文网站播出,面向全球传播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 

生态秘境充分展现四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大主张,郑重宣布我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积极作为和历史担当。

四川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生物物种资源种类位居全国第二,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全省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脊椎动物近1300种,占全国总数的45%。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四川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好四川的山山水水,职责神圣,使命光荣,《生态秘境》应运而生。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拍摄团队,踏遍四川万里山川,探秘不为人知的生态秘境,捕捉一个个精彩瞬间,采用第一视角真实记录了四川的极致风景、特有物种、多彩人文,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四川故事,以点带面反映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多视角呈现独特生境、特有物种和多彩人文

四川,是中国地质最复杂、地貌最多元、景观最独特的省份之一。除了海洋外,四川几乎浓缩了地球上所有的地理景观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大江、深峡……这里滋养出地球上最为独特神奇的地区之一。 

纪录片从四川最高点贡嘎雪山这一视角切入,从高到低、从西向东,记录和展示四川这幅“立体生态挂毯”的全貌,呈现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多样化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揭示和阐释四川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国风光最好的高山探险圣地——“蜀山之王”贡嘎山,“中国西部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遍布红色砂岩的四川盆地,年均降雨量超过1800毫米、号称“西蜀漏天”的雨城雅安,将在纪录片中一一呈现,向全世界展现大美四川这片生态高地、资源宝地与人间福地。

茶马古道穿越华西雨屏,马队和背夫驮运着茶叶,把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紧密连接到一起,续写着一千多年的传奇故事。

2200多年前,蜀守李冰带领部众八年时间凿穿玉垒山,打通宝瓶口,兴建都江堰,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由此有了“天府之国”。

在川西,高低不同、粗细不一的竹子连成竹海,与蜿蜒的河流、古老的院落、肥沃的农田共同构成独特的林盘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

纪录片透过四川独特的自然风光发掘人文内涵,通过慢镜头和意象化的方式展现巴蜀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间烟火的动人与美好。

讲述四川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12年前,一株伸出崖缝不到12厘米的“小草”,让一座总库容5.72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停下蓄水“步伐”。如今,四川绵阳江油市外的武都水库内,巨大而陡峭的悬崖上,一簇簇微微摇曳的“小草”,正从石灰岩细小的裂隙中延伸出一片新绿。“小草”叫距瓣尾囊草,夏枯冬长,是目前仅存于我国极个别地区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在四川,这样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比比皆是。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雪豹、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温泉蛇、仙琴蛙、水母雪兔子、红花绿绒蒿、峨眉拟单性木兰等数十种野生动植物,讲述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充分展现四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肩负历史重任的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占全省幅员面积近20%以上的保护地和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较好保护,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成为示范样板。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