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一届“母亲河奖”表彰决定正式公布。该奖为我国生态环保领域的权威奖项、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领域的唯一奖项。

小孩们站在草地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宁乡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本着“团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创新”的宗旨,遵循“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理念,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到4800余人,其中党员志愿者760余人,青少年志愿者2000余人。志愿者遍布全市29个乡镇(街道)、278个村(社区)。

创新管理机制,构建网格化体系

乡镇(街道)设立了环保服务站,并明确了站长、党员先锋队队长、百姓河长、百姓林长及河小青分队长。278个村(社区)分别设立了村级百姓河长和村级百姓林长。实行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志愿服务无盲区的目标。协会对各乡镇(街道)服务站实行半年度、年度考核的工作奖励机制;对29个乡镇(街道)的年度工作情况及志愿者个人,分别评选出“示范、优秀、优胜”集体,及十佳“服务站长” “百姓河长” “百姓林长”“河小青分队长”“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对先进集体颁发奖牌和奖金,对优秀个人颁发奖杯及奖品;充分肯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创新活动载体,打造项目品牌

协会积极实施“百姓河长护碧水”“百姓林长护青山”“宁乡河小青 守护一江碧水”等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和带动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一是开展全市沩、乌、楚、靳四江及支流、城区“四溪一渠”等实地走访调研,对所有水域进行体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摸查河流水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调研报告31份,提交给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作为各级领导治理水生态环境的第一手资料,推动解决问题25个。二是2020年开始,协会成立了蓝天艺术团,创办《环保公益大戏》,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艺术团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目的,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主题,以花鼓戏、小品、快板、弹词等多种艺术形式走进村庄、企业、社区等,原创节目演出51场次,影响人群近30000人,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和精神理念等传递到每个角落,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三是高标准建设协会及河小青工作阵地,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活动流程等,定期组织青少年及河流守护志愿者开展学习、培训,分享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技能,参加清河净滩、巡河护水、文明垂钓劝导、防溺水宣传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提高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沩江城区段白马桥—玉潭—城郊—历经铺四街道河段打造13公里河小青省级示范河湖,沿线设置保护母亲河宣传公示牌26块,引导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巡查调研、巡河护水、净滩保洁、河道垃圾打捞、保护母亲河知识宣讲、防溺水宣传劝导、文明垂钓劝导、增殖放流、垃圾分类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达12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达60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13万余小时,张挂宣传横幅1000多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万余份,出动广播宣传车达600多台次,同步开展各类河小青主题宣讲500多场次,受教人数达50000人,在沩江母亲河增殖放流各类鱼苗达10万尾。助力宁乡沩江水质由以前的劣Ⅴ类,到现稳居Ⅲ类或以上水质,为建设更高水准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宁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在百姓林长充分发挥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挑选100名身强力壮的百姓林长,组建成立森林防火志愿救援队,并进行专业培训。在森林防火特护期,常态化开展巡林护林、森林防火宣传劝导,协助森林防灭火指挥部进行火源管控和灭火救援。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达近7000场次,参与志愿者达20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近80万小时,为守护宁乡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环保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创新传播渠道,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

人在人群中

描述已自动生成

协会创办《宁乡环保》《百姓河长》《百姓林长》等内部刊物,设立“环保视觉”微信公众号、“宁乡蓝马甲”微信号、抖音号、视频号等,以图文及视频方式发布1000多条传播生态文明思想、环保知识、公益活动的消息简报。中央及省市媒体、网络平台、电视报纸相关报道超500条,阅读量超100万人次。协会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得到了省水利厅、省河长办、共青团湖南省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等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誉,省生态环境厅相关领导说“宁乡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实行网格化管理,作用发挥彰显,成为宁乡生态环境保护的‘枫桥经验’,可向全省、全国推广……”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宁乡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广泛动员全社会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宁乡作出新的贡献!


(文图/ 吴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