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担任主发布,通报了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情况,发布了四川省2021年10月全省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和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据通报,202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四川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8.7微克/立方米,较三年均值下降6.8%。优良天数率90.3%,较三年均值提升0.2%。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100名后的城市由第一季度的7个减少为1个,乐山、达州、自贡、德阳、泸州、宜宾6市先后进入前100名。10月,资阳、遂宁、雅安、南充、绵阳、广安、内江、德阳8市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前20位,1-10月,雅安、遂宁进入前20位。
据了解,四川省直部门持续牵头开展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专项整治,臭氧攻坚帮扶,伪劣油品专项整治和专项打击行动,秸秆综合利用,烟花爆竹管控等专项督导。四川省各地积极行动,据统计,各地各部门组织大气领域暗查暗访,出动10余万人次,检查点位超过55万个,推动约7.8万个问题点位整改。
赵乐晨表示,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今年攻坚的总体考虑是,以降低PM2.5浓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为主要目标,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启动后,整体减排比例分别可达10%、20%、30%以上。为此,全省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出台《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指导意见》,推动全省大气污染源清单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动态更新,逐市开展审核。开展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实行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一批绿色标杆企业。
会议指出,为推动科学精准治气,四川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依托全省空气质量综合决策平台和成都、自贡等市的数智环境管控系统,发挥四川(成都)院士工作站驻站专家贺克斌团队等专家团队作用,快速研判污染趋势,快速锁定污染源,日分析、日研判、日调度,每日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指导开展精准治气。
会议强调,提前发布预警,统筹疫情防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加强监督帮扶,督导应急措施落实。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行动,各级各部门加强联动,组织开展暗访暗查和执法检查,狠抓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应急管控对削峰、延时、抢增优良天起到一定效果。据专家评测,各市实测PM2.5浓度较预测预报下降5.9%-11.3%,连片污染形成整体推迟3天,实际出现污染天数减少21天,其中重度、中度污染分别减少3天、6天,较2016年类似过程共减少了20天。
根据预测预报显示,预计11月下旬至12月底,四川盆地将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过程。对此,赵乐晨表示,下一步将突出"三个抓"来推动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一是加强统筹调度,抓责任落地;二是加强帮扶执法,抓措施落实;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抓效率提升。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四川(成都)院士工作站驻站专家贺克斌通过视频连线就四川省今年第一轮秋冬季区域性污染天气过程的原因、四川盆地冬季空气质量反复原因及对策和建议等答疑解惑。
赵乐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李德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陈力、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张巍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宣教政研处处长曹小佳主持发布会。
(供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