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业发展长达半个多世纪、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瓮安,正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和黔南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下决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力探索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新路。
江界河大桥
知水·正视力度
2017年,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贵州督察反馈意见时指出:“瓮安河水质长期为劣V类,流域内涉磷企业环境问题突出。”
针对指出的问题,瓮安县高度重视,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刻剖析、认真反思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2017年前,瓮安河总磷污染形势严峻,天文出境断面总磷月均值多数在0.5mg/L以上,最高时曾达 4.17mg/L,超标 20多倍;省、州控断面水质均未达标,其中劣V类水体比例达 66.66%。
瓮安河上游五条主要支流岩根河、青坑河、雍阳河、白水河、草塘河水质均为劣V类。瓮安县通过组织全面排查溯源,找出症结主要在于工业产业布局不科学、涉磷企业环保主体责任不落实、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不到位等。
治水·内在维度
历史,在奋斗中铭刻。瓮安县针对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意见为契机,全面推进瓮安河流域治理达标攻坚行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系统谋划上下功夫。瓮安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一线,围绕目标研制治理方案。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编制“三生”空间规划,推动多规融合,解决产业冲突,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涉磷企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促进低碳、循环、清洁发展。落实各级各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排查建立问题台账,限时推进整改落实。
瓮安县城污水主管涵建设治理后
三期污水处理厂建设投产
二是突出“一域一策”,在分类施治上下功夫。根据瓮安河上游主要支流相关污染源问题清单,分类实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在城区综合治理上,编制完成《瓮安县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排查整治瓮安县城污水管网108.37公里,改造县城雨污分流主管网10余公里,完成瓮安县城一期、二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新建三期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15座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率先在全州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在矿区综合治理上,对9家磷矿、6家煤矿开采洗选企业制定实施“一矿一污水处理站(点)”方案,实现矿坑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修建矿山重载公路29公里,严查磷矿石运输车辆超载导致磷矿石抛洒污染问题;在岩根河修建18道生态沉降坝,建成1.5公里淋溶水收集沟渠、20个生态收集池,着力减少河水含磷量。在化工综合治理上,探索倒逼机制,投资建成瓮安经开区工业污水处理厂,采取“莱茵河”污染治理模式,对金正大、芭田等企业自己无法处理的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第三方专业运营,收取企业排污处理费用;对19家具备自主处理能力的化工企业,制定并实施“一企一策”治理方案,确保化工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在面源污染治理上,在瓮安县城贯城河段投资建成2个湿地公园,完成17.04km河道治理工程,城市河道岸线绿化率达95%以上;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开展生态农业,配方施肥,要求规模以上养殖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建成城乡垃圾收集体系,实行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共配置一线作业人员77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备1491个,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在流域生态保护上,在全省率先拆除乌江流域718.23亩网箱养殖,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乌江流域瓮安段36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确保达标排放或回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健全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河湖库管理体系,瓮安县47条河流中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排涝能力和水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沿河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实施林长制度,设置县级、乡镇级、村级林长共284名,全县1019名护林员负责日常巡护;全面推进流域75个矿山(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号沉降坝
清涟湖湿地公园
三是保持高压执法,在倒逼主责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县长和环保、公安、检察、监察“五长”联动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重拳出击,对恶意排污、拖延不改、屡教不改的坚决从严查处。先后关停或取缔“小、散、乱、污”涉水企业4家,异地技改3家,立案查处160起,罚款金额1700余万元,移送法院强制执行20余起,移交公安机关案件11件,行政拘留9人,停产限产整治20家(次)。通过强化从严监管执法,有力推进了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的落实。
四是用好各级帮扶,在深度治理上下功夫。在推动瓮安河达标攻坚治理期间,生态环境部委派专家组多次到瓮安指导“三磷”治理工作;西南督查局有关领导相继到瓮安调研指导,省、州生态环境部门强化业务指导,并邀请专家指导,下派干部驻点帮扶。瓮安县抓住各级关注、帮扶的契机,申请中央和省级支持的1亿余元专项资金,累计投入整改资金15亿余元推进瓮安河深度治理尽快达标见效。
珠藏镇丰岩村丰岩网箱拆除后
2018年6月,瓮安河出境断面水质实现月均值达标,结束了此前长年劣V类水质的历史。2019年、2020 年、2021年出境断面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 0.16mg/L、0.17mg/L、0.14mg/L,流域控制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水质持续稳定向好。
智水·质量深度
“十四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提出了要求。瓮安县围绕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目标,充分认识瓮安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按照“一河一策”“一企一策”治理方案,系统谋划深度治理规划,坚持管制结合,提升流域水环境治理水平。
瓮安进一步加大环境监测监管力度,充分利用12369环保热线、12345民生热线、书记县长信访举报等渠道,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环境治理。
瓮安运用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测,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持续推进河长制,完善各乡镇和瓮安河流域垃圾收运转运设施,打造水清岸绿新环境。
空中一抹蓝,水中一湾绿。瓮安将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负重托,勇于担当,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统筹“四新”,主攻“四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瓮安生态保护新篇章!
(来源:黔南州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