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2022年11月,省级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指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缙云仙都景区内存在废弃矿场修复不到位的问题,极大影响景区整体环境。
缙云县全力推进废弃岩宕生态修复和活化利用项目,通过小干预、微改造、精提升,盘活沉睡资源、赋能生态空间、融合文旅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获省委书记易炼红点赞,原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批示肯定,成为全球废弃矿场再利用的典范,成功入选2022年度中国十大最佳建成建筑。
做法成效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而独特的石窟资源,坚持科学规划、精致建设,扎实推进开发利用工作。该问题纳入省级问题清单后,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将其写入2023年县党代会、县政府工作报告,同时结合省委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活化利用工作,努力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驿站、引人入胜的文化空间、打动人心的建筑语言、活化利用的绿色矿地。
(一)系统谋划,唤醒沉睡资源。一是排险加固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委托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进行整体设计,选取9个最具代表性的岩宕制定功能更新策略,尝试通过最小干预实现地景转换及区域复兴。二是景观打造与功能更新相结合。以微改造、精提升为载体,将岩宕的空间体验、自然光照和声学效果融入不同功能,蝶变为剧场、书房、展示厅和人文讲堂,做到空间重构个性化、功能开发多元化。三是独立组团与整体运作相结合。组团开发岩宕景观节点,配套游客中心、广场等服务功能,打造5A景区新的引爆点。由仙都公司负责项目运营,强村公司协助保障环境治理,其他运营商承接岩宕溢出效应,实现业态互补、联动发展。
(二)创新语境,焕发新鲜活力。一是打造流量地标。精心设计全时段岩宕主题场景,利用音学和光影效果,打造天然书吧、露天剧场等独具特色的流量地标,焕发业态发展优势。二是解码文化基因。将岩宕项目纳入黄帝文化展示工程,打造特色文化互为交融的风景廊道。举办缙云婺剧、独角台场等非遗展演活动30余场,诗画浙江、美丽浙江等官方视频号转发点赞的短视频,点击量超100万。三是树立创新典范。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德国柏林伊达斯建筑论坛上,专题举办缙云废弃采石场的生态再利用展览,为国外环境改造项目带来借鉴。
(三)文旅融合,换现社会效益。一是生态空间赋能,激活流量密码。与喜马拉雅等品牌深度合作,联手打造岩宕有声图书馆、“仙听为快”有声明信片和“喜笑岩开”有声咖啡馆等,共拥有500余万本有声书,吸引听众约10万人次。二是文旅资源升级,扩大品牌效应。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多元传播矩阵,先后举办国际人文展、机车嘉年华、电影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群众自发组织阅读、朗诵等公共文化活动200余场,吸引观众20万余人次。三是新型业态集聚,助力共同富裕。主动融入5A景区建设和黄帝文化品牌塑造,吸引茶咖、露营、数字化展演、短视频直播等年轻业态加盟,辐射带动缙云乡墅、缙云烧饼等乡愁富民产业发展。2022年,缙云烧饼等乡愁产业总产值达30.2亿元。
典型意义
(一)为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积累了新经验。通过资源变身,废弃岩宕在有机改造、生态修复与活化利用中重获新生,千年文化遗存成功转变为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转型的象征,成为全球废弃矿场再利用的典范。
(二)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价值变现,不断做好资源导入文章,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进一步放大文旅IP共振效应,促进文旅融合实力出圈。
(三)为乡村振兴乡愁富民增添了新活力。通过结构变革,更新迭代产业能级,加快推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愁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缙云文化旅游的二次吸粉利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新前景。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缙云分局 编辑:丁漉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