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乡村千差万别、特点各异,只有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打造具有唯一性的特色产业体系,才能不断挖掘乡村独特价值,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礼嘉镇,一个位于江南水乡常州的优美小镇,有着“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镇”等多项殊荣。农业特色化和现代化并驾齐驱成为其领先的基础之一,近年来大步融入绿色发展,振兴乡村再添水绿新篇章。

何墅村,就是礼嘉镇的一个“桃花源”!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洁的道路与清澈的河水贯穿整座村庄,一副唯美画卷跃然眼帘。一个江南村庄,如何立足自身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文化优势?如何率先改革,盘活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让我们走进何墅村一探究竟。

村民致富快一步 瓜果变身“致富果”

眼下,正值葡萄养护时期,何墅村自扬农庄老板田志扬点开手机,对农庄内葡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诊断。“为提高葡萄种植水平,2015年,我们投资160万元建设了智能大棚” ,田志扬自豪展示,除了作物画面外,还可了解棚内气温、土质、病虫害情况等信息,远程调整水肥浓度。据悉,自智能大棚投用以来,产值逐年递增,对周边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何墅村立足自身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优势,致力于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挖掘深化。“依靠礼嘉镇葡萄小镇,形成了以果品(葡萄、草莓、桃子)为主、水稻为辅的种植业发展格局。”何墅村党支部书记何文超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各类果蔬稻种植面积约2210亩,其中,精品釆摘园约500亩,初步形成了特色经济蔬果种植的规模化效应。

村庄变美快一步 特色风貌更添“气质”

西巷头自然村位于何墅村中心位置,是何墅村的起源地。五桥遗址、百年榉树、何氏宗祠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描绘“何墅八景”的诗词书画、何氏家训等均坐落于此。

“为保护独特乡村肌理,我们有效利用闲置建材以及旧农具、老物件等用于村庄建设,达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营造乡村质朴的亲切感。”村书记何文超介绍,何墅村还因地制宜,对青石板、青砖、瓦片、红砖等传统乡土材料进行精细化处理,打造乡村“微景观”。

融入生态水绿化 促进生态多样性

何墅村积极开展清河道工作,共整治河塘岸线3600米,清淤1万多立方米,全村河塘沟渠整治率达100%,村庄污水收集覆盖率、自来水入户率均达100%,获评“常州市幸福小微水体示范村”。

塘家桥浜是一条村级河道,位于礼嘉镇何墅村,全长1.95km,主要功能为区域排涝和引水灌溉。“村里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房子改造的像花园洋房一样,绿化配套都有,河水也干净了,在河边散散步、晒晒太阳很舒服,不比住在西太湖的别墅差呢”村民周先生自豪地介绍道。

河道的整治不仅对农田灌溉、生活用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关键因素。整治过程中,塘家桥浜景观绿化工程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新增挺水植物黄菖蒲、水生鸢尾、再力花、梭鱼草,浮水植物凤眼莲、睡莲、菱,沉水植物菹草、苦草等,构建出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水生植物生态系统。鱼类与底栖动物是水体的净化卫士,通过适量放养河蚌、螺蛳、草鱼、鲤鱼、鲫鱼等,营造水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层次,保证生态多样性。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白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