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执法支队集体风采

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执法主业,不断开拓创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努力开创生态环境执法新局面。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2020年荣获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打击危险废物犯罪成绩突出集体"。

"三个争当"推动作风建设显新貌

支队支部开展"聆听英雄故事"走访活动

党员干部参与国家监督帮扶行动

开展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专项整治

执法人员现场排查废气排放情况

争当基层党建示范。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聆听英雄故事"活动,走进邱少云纪念馆、杨闇公故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锤炼干部党性,2020年成功创建区直机关首批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争当党员先锋模范。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主动参加国家蓝天帮扶、全市"三江"执法等专项行动,10余名党员干部获得生态环境部、市生态环境局通报表扬,"以点带面",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锋"的干事创业氛围。争当务实为民表率。着力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关系群众切身权益的环境问题,靶向治理、精准管控;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精准查处2起逃避监管排污的违法行为,发放"有奖举报"激励奖金1万元。

"三个坚持"促进制度改革有突破

开展"送法入企"活动

依法调查环境违法行为

坚持按计划依法履责。逐一明确157项执法事项清单责任层级,向镇街下沉执法事项43项,进一步提升"区——镇(街)——村(社)"三级监管网格力量。严格落实年度现场执法检查计划,打表推进、定期调度6类、25个具体任务,助力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一盘棋统筹调配执法资源,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正面清单、"微违免罚"等监管举措,开展"送法入企",创新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五全四规范"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变。强化司法联动,对危害群众权益、屡查屡犯的,特别是涉监测数据造假、危险废物违法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敢于亮剑、铁腕打击,今年以来,立案查处52件、涉刑事犯罪案件1件、行政拘留2件、查封扣押1件、限制生产2件,有效维护执法权威。

"三个聚焦"保障执法能力稳提升

组织开展交叉执法检查(夜间蹲守排污企业)

组织镇街基层执法工作培训会

与成都市新都区生态环境局开展工作交流

聚焦实战练兵。针对园区准入、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工作开展3轮次交叉执法,排查企业300余家,整治问题500余个,并通过实操比武、执法能手评选、典型案例研讨等形式,推进执法更规范、更标准、更严谨。聚焦基层练兵。组织镇街基层执法人员100余人次参加执法专题讲座、进行"上挂培训","手把手"以老带新,全力破解基层执法业务不熟、能力不够困局。聚焦联动练兵。持续巩固"大执法"格局,与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建立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厘清监管责任,推进行业监管与综合执法有效衔接、高效协同;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市新都区、成华区生态环境局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在执法监管、环境安全等方面互学互鉴、共促共进。

"三个强化"优化监管方式提效能

利用无人机巡查企业排污情况

建成九龙坡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

组织专家现场研判企业废气污染治理工作

强化装备支撑。针对性配齐便携式VOCs检测仪、水质快检等执法辅助设备100余件套,有力支撑蓝天攻坚、碧水保卫等标志性战役取得实效;配备无人机(船)、走航监测等科技装备10余件套,极大提升污染溯源整治、违法行为取证固证等执法监管水平。强化"互联网+"运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在环境监管执法中的运用,建成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完善水、气、固污染源智能感知系统,推进环境执法智能化、信息化;发挥视频监控、在线监控平台等远程监管技术,通过"线上系统交办,线下人工复核"高效整治900余问题。强化第三方辅助。引进"环保管家"服务,发挥第三方机构在人力、装备、技术等方面优势,组建环境辅助执法"智囊团",搭建污染源排查、污染防治、政策解读等技术服务平台,每年为辖区企业推送技术资讯、政策解读200余篇,参与专项执法20余次,协助解决实际问题100余个,有效提升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

(文/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