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重庆市永川区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注重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重点"严控、"后果"严惩上优化执法方式,有力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2021年1-9月,重庆市永川区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6.2亿元,增速14.8%,同比增长22.2%的同时,永川临江河、小安溪、九龙河主要污染物综合指数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4.4%、16.7%、21.0%;1-10月,收获"优良天"274天,达到序时进度要求,臭氧污染物均值浓度同比下降6%。

注重"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源头"严防。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实施意见,严格控制"两高一资"新建项目落地,严格落实新建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集中发展要求,建立落实生态环保提前介入联席会制度和服务企业联络员制度,在招商环节提前介入,帮助符合政策的企业及时开出环保"处方",从源头减少新的污染源发生。二是优化准入服务。按照减时限、减材料、减跑路的思路,将16项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总法定办理时限357个工作日减少至75个工作日,减少78.99%;77个模板材料减少至37个,减少51.9%;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93.75%,助力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执法服务。抓住机构改革契机,细化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职能职责,并单独设立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落实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强化对各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执法服务。在加强对辖区工业企业执法检查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邀请有关企业、专家、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召开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特别是2021年对静脉产业园开展"体检式"帮扶,以约谈、指导帮扶代替行政处罚,免于处罚案件4起,将6个环境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阶段。

注重"动查"与"静管"相结合,强化"过程"严管。

一是强化执法检查。动态更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名单,将900家工业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结合2021年水、大气、固危废、排污许可、建设项目、环境安全等各类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常态强化执法检查,截至9月30日,执法检查累计发现问题27个,督促26个完成整改,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起,行政罚款23.9万元。二是强化静态监管。及时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26家诚实守信的工业企业纳入正面监管范围,同时,拓展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的手段,督促全区21家企业实现在线监测联网,85家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行非现场监管,无事不扰。此外,建成临江河流域水质数据监控系统,新增2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和物联63个水质监测站点,覆盖全区5大流域、22个镇街,24小时全天候掌握各流域水质变化;建成具备VOCs组分分析能力的大气走航监测系统,配套建设16个大气微型监测站及16个红外双光谱高空摄像头,通过水、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分析、预警、溯源,精准锁定污染区域,为环境执法提供精准打击手段。

注重"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强化"重点"严办。

一是加强全区面上的环境执法检查。综合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测、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平台等技防手段,成立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永川分中心、强化执法人员配备等人防手段,深化环境应急"一案三制"管理、应急物资储备等物防手段,从严管控全区生态环境安全。今年以来,督促41个环境问题限期整改,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8起,行政处罚182万元,5件案例入选全市典型案例宣传。二是强化重点区域流域的执法检查。针对永川深入打好水污染攻坚战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实际,建立落实《永川区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快速响应机制》,对镇街反馈的涉水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多部门迅速联合执法查处,建立起"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水环境联合执法快速响应机制,依法快速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7起。针对水环境问题突出的工业园区,启动工业园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大排查、大整治,督促大安园区全面更新污水管网;督促三教工业园区排查检修污水管网1.3公里;港桥产业园完成1.12公里雨水管网清淤清污;凤凰湖产业园新建管网2公里,疏通管网6.85公里、检修整改管网0.48公里,有效防范化解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的环境风险,有力推动永川临江河、小安溪、九龙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临江河2021年获评全市"最美河流"。

注重"联合"与"联动"相结合,强化"后果"严惩。

一是突出联合执法。与成渝轴线联盟的安岳县、大足区、东兴区、隆昌市、泸县、潼南区、铜梁区、荣昌区签订《渝西川东7+2区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联防联治跨省市大气污染。与璧山区、江津区、双桥经开区、铜梁区、合川区签订流域保护联防联控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推进跨区域河流协同共治。二是高效司法联动。制定实施《永川区环境保护与公安机关执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永川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施办法》,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之间构建起高效司法联动机制。会同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永川区检察院开展生态损害赔偿磋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今年以来,移交公安行政拘留2件,查封扣押3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件,移交江津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件,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3件,2件案件分别获评全市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

(文/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