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的重庆北碚区金刚碑古镇,江水潺潺、游人如织。一座石碑上的二维码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石碑也可以加好友吗,还是需要扫码付费?"好奇的游客扫了一下,就进入了北碚区入河排污口管理系统的投诉页面,当市民发现桥下的小河沟被污染时,只需用手机扫码,输入投诉信息,最快半个小时就可以得到答复。

11月26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召集长江、嘉陵江、乌江沿线26个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在北碚区召开首次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调度进展、分享经验,布置下一步工作任务。推进会上,二维码标志牌作为亮点在整治工作中被推广。

手机扫码投诉更轻松

"入河排污口标志牌"设在金刚碑古镇的一座小桥上,桥下便是入河排污口排放的废水。标志牌上写明了入河排污口的名称、编号、坐标、类型、受纳水体和责任单位,标志牌的右下方设有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即可进入"排污口投诉"页面。

"若市民发现水质有问题、偷排漏排等情况,可以立即扫码,上传照片进行投诉。后台能及时收到信息,指挥中心会立即安排执法人员赴现场核实情况。"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覃林说,为深入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北碚区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系统,整合嘉陵江、梁滩河北碚段入河排污口的溯源、监测等信息,建立全区入河排污口"一张图"。

不仅如此,北碚区结合嘉陵江、梁滩河沿线水质微站水质监测数据,对嘉陵江、梁滩河流域水质实施动态监管,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改善河流水质。

整治措施更加多元

事实上,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十分多元,北碚区绝非个例。例如奉节县就利用无人机、管道机器人、内窥镜等辅助工具,提升排查效率、精准锁定污染源。

"重庆市各个区县都将试点经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副书记、政委李松表示,"把入河排污口整治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黑臭水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等相结合,与整治污水偷排偷放、改善民生相结合,将单一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放大为'前中后''上中下'综合治理,持续将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引向纵深。"

巴南区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与"海绵城市"相结合,打造"海绵景观";江津区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衔接,从污水排放控制到管网建设、生态修复、流域治理等方面实施综合整治;涪陵区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破解农业面源污染入河排污口整治难题;渝中区整合城管、住建、生态环境系统数据,提升监管合力。

提速铺开次级河流排查

据了解,重庆市各区县实施《重庆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以来,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制定详细工作表,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系统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截至2021年11月25日,作为试点的渝北区和两江新区已分别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任务的100%和96.7%,达到生态环境部要求。全市已完成入河排污口分类,编码4152个,完成率98.9%;已完成入河排污口监测2341个,完成率96.9%;已完成入河排污口溯源3777个,完成率98.3%。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在推进会上表示,重庆市入河排污口整治由试点区县向非试点区县、由干支流向次级河流、由排污口管理平台向综合管理平台"三个扩展"全面推进。

重庆市将提速铺开次级河流排查,为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夯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绿色根基、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作出重庆贡献。

供稿单位: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