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实现生态环境部门服务企业不打烊、执法监管不缺位?
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双“一号工程”,聚焦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目标,制定营商环境优化升级19条措施,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打造一流“云”商环境,助推吉安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云端”环评服务贴心
“眼瞅一天一天过去,心里十分着急,环评结果出不来,项目无法上马开工。”在电话的另一端,江西鹰高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梅道出了心中的担忧。
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困。近日,吉安市生态环境局闻之即开环评视频会议,组织专家通过“云端”对江西鹰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200万平方米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研发与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进行技术评估,现场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
推行“云端”环评,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只是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举措之一。
为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建立起一套规范审批规程、强化管理考核、优化环评服务的环评模式,将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7个行业45个类别的建设项目纳入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范围,对纳入排污许可登记管理类、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产品基地项目等31个行业51个类别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
“如今,吉安市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期限不超过7个工作日,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期限不超过4个工作日,与国家规定相比,分别压缩了53天、26天,压缩率分别为88.3%、86.7%。”吉安市生态环境局环评科负责人史艳飞说。
“云端”执法监管暖心
“前些日子,我们在线监控设施联不上网,出现脱机运行。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非现场巡查发现后,主动帮助我们分析原因,查找症结,解决问题。”江西新赣江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鹏如是说。
据了解,江西新赣江药业有限公司2022年被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对其实行非现场执法检查巡查,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
“无事不扰,并不代表我们对企业不问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抓在日常、管在经常,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袁建国表示。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积极引进第四方在线监控技术支撑服务,运用用电监管系统、无人机等监管手段,加大在线监控平台线上数据和视频、线下监测设备和监控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在线监控违法犯罪行为,以法治手段倒逼企业守法经营,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176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先后对180余家(次)企业开展非现场监管帮扶指导,累计解决问题60余个。
“云端”答疑解惑悉心
“你们新增生产线扩建项目的废气排放要满足卫生防护距离,尽可能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月9日服务企业接待日,吉安市吉州生态环境局局长曾宪宾“云端”接待了江西兴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2020年,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建立服务企业接待日制度,在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今年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深化服务企业接待日制度改革,推动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上线下并举,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让“连心桥”更紧密地连接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华程表示,吉安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利用“服务企业接待日”平台,密切关注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尽心尽责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今年以来,吉安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系统累计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三批次,接待企业159家,接待人数168人,收集意见建议8条,受理问题或事项153个,现场答复问题数153个。
下一步,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智慧环保”建设成果,推广运用到“三服务”领域,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打造一流“云”商环境,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刘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