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公布的“2021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名单中,齐河县榜上有名,成为全省25个沿黄县唯一入选的县,也是德州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

齐河县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聚合力、重创新、求突破,实施“治、碳、保”三措并举,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厚植生态文明绿色底色。2021年,全县PM2.5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4%,改善率在全省内陆各县(市、区)排名第一,优良天数比例70.4%,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国控断面水质提升至IV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齐河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5项,连续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并成功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坚持“治”上齐发力

齐河县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治污减排与生态增容并重,全面构建起“1+3”生态保护大格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1”是开展区域协同治理,构建生态环保共治大格局。齐河县敢于创新,成立了由书记、县长双挂帅实体运转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分线作战,两办督查室协同生态委督查,食药环大队长兼任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每乡镇增加5名专职人员编制,划片分区组建协同治理办公室,县级设立4个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办公室,乡镇成立环保应急执法中队,村级发挥5000余名网格员队伍作用,38个县直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依法精准科学治污,打通生态环保“最后一公里”。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着力构建权责清晰、导向明确、多元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全县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共治、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大格局。

“3”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县累计投资30余亿元,开展重点治理示范项目300多个。在德州市率先建成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对全县2294个大气污染源点位、320处企业和在建工地实时监控预警。在全市率先建成首个秸秆禁烧高空瞭望系统,全覆盖监控全域秸秆焚烧。着力打赢碧水保卫战,投资4.1亿元新建、改造城乡污水处理厂(站)58处,日处理规模达到9万多吨。投资10亿元完成13条道路、188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城区全部实现雨污合流、黑臭水体“两个清零”目标。在全省率先整县制推开“改厕+污水一体化”模式,完成改厕5.17万户。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投资8500万元新建年处理能力150万吨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站,投资2.2亿元建成齐河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厂,积极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坚持“碳”上严约束

齐河县纵深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做好增“绿”、降“碳”、优“能”的文章,在融入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永锋集团在环境治理水平行业领先的同时,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开辟绿色低碳的效益增长点。落实全省钢铁产能置换和压减政策,开发“余热、余能、余物”循环综合利用技术,关停2座530立方米高炉,停运2座60吨转炉,年度能耗节约1.5万吨标煤。金能科技打通原料与能源双循环,提前退出年产80万吨焦化产能,年可减排二氧化硫25吨、氮氧化物160吨、烟尘10吨。

齐河县深入推进整县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完成后年发电超10亿千瓦时,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县域路径。齐河县将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500兆瓦,集中式光伏项目500兆瓦,项目建成后,年可发电10亿千瓦时,提升新能源发电占比20个百分点以上,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7万吨、替代煤炭消费指标40.6万吨,对全县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坚持“保”上出实招

齐河境内拥有63.4公里的黄河岸线、15%的森林覆盖率、25条骨干河流、近5万亩湖泊水系,环境宜人,空气清新,水源优质。

聚焦岸更绿、河更畅、景更美,齐河县统筹实施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聚焦“岸更绿”,积极参与沿黄百里绿色长廊建设,高标准打造黄河生态廊道,全县年均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城东万亩林海年可涵养水源39万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31.6万吨、产生氧气23万吨、吸尘7600吨,让县域“绿肺”更加丰盈。聚焦“河更畅”,以“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为目标,全面启动“美丽齐河”建设,对22条河流进行综合提升,打造全国县域综合治水示范样板,让县域“水韵”更加悠长。聚焦“景更美”,突出打造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赵牛河、倪伦河等4处人工湿地,城市“气质”更加灵动。

齐河县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初步统计野生动物120多种。建成“欧乐堡动植物保护中心·三馆一园”,设立德州市唯一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单位,共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20余只(头)。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引来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以及东方白鹳、白枕鹤等野生鸟类常年栖息,随着湿地功能的不断完善,将在涵养生态、科普宣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周边产业发展释放绿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工作重心,科学谋划,高位推进,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入到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持续攻坚,为实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贡献环保力量。”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敬和表示。


(文/刘学芹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